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天还没亮,就在厨房忙碌着,一手菜刀一手锅铲,脚下没停过,心里还想着等会儿要去洗衣、要去整理房间,还要盯着家里大人孩子的习惯和日程。明明已经很累了,却还舍不得自己坐下来歇一会儿。她们,把“勤快”当作本能,把别人的舒适和生活秩序,都装在自己肩上。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小时候我不懂,以为每个妈妈都一样,每天围着家转,眼里总是有做不完的活。炖汤、收拾房间、给全家准备下一餐。即使偶尔坐在沙发上喝口水,也总会警觉地发现地板上落了一根头发、“茶几上灰有点多”,然后又赶紧起身继续打扫。
那时候我常常问她:“妈,你就不能歇一歇吗?”她会笑着说,“家里一乱,我就不舒服,坐不住。”其实我知道,她不是闲不下来,而是心里总惦记着别人,总觉得只要还没做到最好,就不能安心。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实在难受,才躺床上休息两天。家里的氛围顿时变得慌乱,饭也简单,衣服也堆着没洗,她躺在床上,看着我和爸都手忙脚乱,竟然比身体的疼还难受。病刚稍好一点,就坚持起床。她嘴里嘟囔:“你们一准做不好,让我来吧……”
现在回头看,我才明白,越是勤快的人,越是容易陷入这样的怪圈。他们总觉得责任是自己的,哪怕明知道别人生疏、不擅长,也不肯彻底放手。甚至连最后的“休息”都是一种奢侈。所以,他们明明辛苦,却很少真正享受到生活的轻松与安逸。
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体会。小林的妈妈,退休后更忙了,每天不是和邻居种花种菜,就是自告奋勇帮外孙带孩子。家里亲戚来做客,她总是第一个起身收拾碗筷,但饭桌上很难看到她安 ** 下来的样子。小林说,有时候想跟妈妈一起喝杯茶聊天,结果她不是在拖地,就是在洗菜,总是空不出手。
久而久之,“辛苦”成了这些勤劳人的人生主旋律,而“享福”反倒成了负担和压力。甚至于,如果让他们放松、偷个懒,还会觉得愧疚,仿佛自己犯了错。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像亏欠了全世界。
但生活不该如此。勤快固然是一种美德,可若太过执着于细微的琐事,不愿停下来喘口气,人生里那些最美好的慢时光,或许就悄然溜走了。
我常劝妈妈,说家务是永远做不完的,留一点瑕疵也无需苛责;多留点时间给自己,比如听喜欢的歌,看看书,发发呆。有时甚至建议她学着我们一样,手机刷一刷、头条写一写,把精力也用在自我愉悦和成长上。可她总是摇头,“习惯了”,“歇下来不自在”。
其实,勤快是一种能力,但“偷懒”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适当地将琐事标准降低一点,允许自己慢一些,也许能够发现被忽略的美好风景。生活不是考场,不需要每一分每一秒都拿出高分答案。
如
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个“眼里总有活”的人,不妨拉她一把,让她试试懒一会儿,与家人并肩靠在沙发上,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有些幸福,也许就是在暂停之后,才会真正来到。对于勤快的妈妈们、勤快的你我来说,适度的“偷懒”,也许正是给人生加一点糖,让平凡的日子充满温柔和诗意。
所以,亲爱的友友们啊,这个世界不是谁更勤快就能更幸福。有时候让自己歇一歇,给自己一点空间,才是真正的“享福”。闲下来,哪怕只是写写头条、发发朋友圈,都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你说呢?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