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父报仇蛰伏10年:30岁女子在佛堂连开三枪,全国替她求情

"居士林今日有法会,孙传芳必到。"

1935年11月13日清晨,天津法租界的一栋公寓里,30岁的施剑翘对着镜子最后一次检查藏在呢子大衣内的勃朗宁手枪。

镜中的女子眉目清秀,齐耳短发利落地别在耳后,唯有那双眼睛里燃烧着十年不熄的火焰。

她轻轻抚摸右额那道浅浅的疤痕。

这是她为了放开裹足做手术留下的,也是她告别施谷兰这个闺名的印记。

今天她终于抓住了机会,要“为父报仇”。

一、将门之女的破碎人生

1905年,施谷兰生于山东桐城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施从滨是奉系军阀张宗昌麾下大将,母亲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在父亲驻防济南的日子里,小谷兰常坐在书房门槛上,看父亲用毛笔批阅军报,笔锋如刀,墨迹似血。

"父亲,为什么您写字总像要戳破纸背?"

"因为这世道,不狠就活不下去。"施从滨摸着女儿的发辫苦笑。

1925年秋,直奉大战爆发。奉系将领施从滨在安徽固镇兵败,被直系军阀孙传芳俘虏。

当时国际公约明文规定不得杀害战俘,但野心勃勃的孙传芳为立威,竟将施从滨绑在火车车头活活拖死,继而枭首示众三日。

消息传到天津租界时,20岁的施谷兰正在书房临摹《兰亭集序》。

毛笔"啪"地折断,墨汁溅满雪白的宣纸,像极了父亲淋漓的鲜血。

灵堂里,她咬破手指,在父亲遗像下方写下"血海深仇"四个血字。

母亲吓得当场昏厥,而施谷兰只是静静擦去唇边的血迹。

那一刻,温柔贤淑的施大小姐死了,活下来的是要把天捅个窟窿的施剑翘。

二、十年磨一剑:从闺阁到江湖

复仇的第一把刀是堂兄施中诚。

父亲旧部将他安排进军队,临行前施剑翘将染血的《满江红》塞进他行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年后,当上旅长的堂兄却劝她“以大局为重”。

“大局?”

施剑翘当众撕碎堂兄送来的支票,“我父亲被五马分尸时,大局在哪?”

第二把刀是丈夫施靖公。

1928年,山西军官施靖公向她求婚,她只提一个条件:“替我杀孙传芳。”

新婚之夜,新郎发现新娘枕下藏着一把匕首。

七年过去,当上阎锡山参谋主任的丈夫开始阻拦她接触军务。

1935年清明节,施剑翘独自在父亲坟前跪了一整天。

傍晚时分,她突然大笑起来,笑声惊飞满山乌鸦。

她终于明白,这世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三、佛堂里的枪声

通过父亲旧部,施剑翘打听到孙传芳下野后隐居天津,每周三必到佛教居士林听经。

她化名"董慧",混入居士林当义工。每次孙传芳跪拜时,袈裟下微微隆起的后腰,正是最适合射击的部位。

11月13日,天津下着冻雨。居士林大殿里,孙传芳正闭目诵经。

施剑翘缓步靠近,突然从大衣口袋掏出手枪。

"孙传芳!"她清喝一声,"我是施从滨的女儿!"

第一枪穿透孙传芳右太阳穴,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军阀像截木头般栽倒。

第二枪、第三枪接连命中后心,《金刚经》上溅满血渍。

满殿香客尖叫逃窜时,施剑翘从容散发事先印好的传单:“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

当英国巡捕冲进来时,她正用枪管拨弄孙传芳花白的头发,轻声哼着山东童谣:“月奶奶,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

四、传奇永不落幕

法庭上,施剑翘一袭阴丹士林蓝布旗袍,声音清朗如泉:“若法官认为替父报仇有罪,就请判我死刑;若认为无罪,就请放我去抗日。”

全国妇女联合会送来万人联名信,冯玉祥、李烈钧等元老联署请愿。

最终,在服刑11个月后,国民政府下达特赦令。

出狱后的施剑翘像变了个人。

她变卖首饰创办"从云小学",收留三百多名战争孤儿。

有人问为何不叫“复仇小学”,她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仇恨太小,只装得下一个家;国家很大,要装下千万人。”

1949年后,她把学校无偿捐给政府。

晚年有人问是否后悔当年的刺杀,老人望着窗外的海棠花微笑:“佛经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若没人举起屠刀,这世间早成地狱了。”

1979年深秋,74岁的施剑翘在北京病逝。遗物里有一封未寄出的信,结尾写道:“报仇雪恨终有时,为国为民志不渝。


1、如果你也被这位“民国女侠”十年磨一剑的魄力和胆识所震撼,请写下你的评论并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2、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传奇人物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固镇   堂兄   旧部   租界   佛堂   军阀   天津   毛笔   居士   大局   父亲   女子   全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