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旧址紫竹林
文 / 姚俊
在六安市裕安区三里街,有一个紫竹林寺,它不仅是一座寺庙,而且还是一个红色革命旧址,大革命时期,皖西地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就在这里成立。
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旧址
紫竹林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大约有150多年的历史,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当时这个寺庙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地处郊外,这里的香客比城里的观音寺和小南海寺少很多。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随后,在外地工作、学习和避难的皖西籍共产党员,按照党中央的布置陆续返回家乡,同六安本地的党员一起,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土地革命战争。
储克胜、胡苏明等六安县籍20多名共产党员回乡后,迅速与当地的共产党员周狷之等人取得联系,同时,储克胜同志根据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
1927年8月中旬,在城关紫竹林寺西边的小楼上,储克胜秘密主持召开党代会,正式成立了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由胡苏明担任书记,胡苏明、周狷之、吴干才、桂伯炎、储克胜五人为委员,该党组织直属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下辖六安、霍山、霍邱、合肥4个县党组织,直辖支部3个,党员36人,其中工人党员2人,知识分子党员34人。
紫竹林寺
中共六安特区委成立后,立即组织开展活动。当时驻扎六安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陈雷兼任国民党六安县县长。三十三军的军长是柏文蔚,安徽寿县人,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四杰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家,他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于是,中共六安特区委利用柏文蔚及其部下的老关系,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争取合法身份,秘密发展革命力量。
后来,在该军第一师以及国民党地方党部中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的配合下,改组了国民党六安临时县党部,并使特区委的部分成员进入县党部担任职务,其中,胡苏明出任县党部常务委员,同时发表了“关于改组六安县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宣言”,提出了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晚年胡苏明
随后,特区委又派出周狷之等人,发动和领导了六安城区黄烟工人大罢工,历时45天,最终,在县长陈雷的调停下,资本家被迫让步,使被解雇的工人得以复工,答应了提高工人工资并改善伙食、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以及今后解雇或增添工人须经烟业工会批准等复工条件,轰动一时的六安黄烟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
到了10月份,陈雷调离六安,蒋介石派员到皖西地区开展“清党”运动,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六安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共六安特区委被迫转入地下工作,为保存革命力量,特区委决定留下少数身份没有暴露的共产党员,其他人员包括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同志,全部分散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秘密组织发展农民协会。
从六安特区委成立到转移农村,这段时间里,紫竹林寺始终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该寺庙僧人金尚文不畏风险,积极帮助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生活保障、安全掩护做出了很大贡献。
大革命时期,六安很多寺庙里的僧侣,都积极参加过革命活动。例如,1929年5月27日武陟山暴动,六安武陟山庙里的广友、广法两个年轻僧人,利用僧人身份到各赤卫队传送通知;1932年,六安县昭庆寺的祖德和尚参加农民协会,后遭敌人逮捕杀害等等,这些僧侣虽然身在佛门但深明大义,表现出了很高的阶级觉悟,他们是皖西革命史中辉煌而又重要的一页。
六安特区委旧址
民国以后,随着“毁庙兴学、破除迷信”等一系列运动的开展,六安很多寺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有的庙产被占,有的庙宇被毁,僧侣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紫竹林寺,同样也遭受了数次损毁,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幸存的泥塑雕刻损毁严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紫竹林寺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维修,其保留下来的六安特区委红色旧址,也成了研究大革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目前,紫竹林寺已经列为六安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完——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