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越来越近,喜茶首批加盟商心里的石头也越悬越高。
三年前抢着入局的“香饽饽”,如今变成了左右为难的选择题,续不续约,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更让人唏嘘的是,早在今年2月,喜茶就已按下加盟的暂停键,一年里关了近500家店,这个关店数量比行业里多数品牌都多。

谁能想到当年那阵加盟热潮会退得这么快。
2022年11月,一直把“不接受加盟”写在官网的喜茶,突然宣布开放加盟。
那时候疫情还没完全散,喜茶的日子不好过,前一年销售额降了不少,单店流水从巅峰时的月销百万跌到过一千出头,门店数也首次少到只剩850家。

开放加盟的消息一放出来,10万人涌着投申请。
想加盟可没那么容易,得有100万以上的资产证明,还得有管理经验,过五关斩六将不说,最后还要去深圳总部终面。
陈林就是那时候挤进去的,他说当时大厅里全是等着面试的人,比高考还紧张。
喜茶当时特别青睐有瑞幸背景的人,陈林刚好是瑞幸加盟商,这才拿到入场券。

可入场券拿到了,难题也来了。
市区的黄金点位早就被抢光,招商人员问他要不要去县城开。
陈林犹豫过,喜茶的价格在县城未必有人买,但想想自己一路拼过来的不易,还是咬了牙答应。
那两年喜茶的规模涨得飞快,一年就从850家冲到3200家,其中加盟店占了七成多。

直营门店也跟着回暖,单月最高涨了八成。
那时候不少人都觉得,加盟喜茶稳赚不赔。
规模涨得快,管理却没跟上。
刚开始负责加盟的团队才五六十人,连督导都配不齐,政策全靠15个微信群来回发,同样的通知能重复好几遍。

陈林说,喜茶当时根本没做好准备,连怎么管加盟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更要命的是,选加盟商时不看运营经验,专挑有资源能快速开店的,不少门店开起来后才发现,老板根本不懂茶饮生意。
2025年2月,喜茶突然说要暂停加盟。
官方说不想再搞规模内卷,可加盟商心里清楚,是管理实在顶不住了,网上的负面消息也越来越多。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那场轰轰烈烈的加盟扩张,早就埋下了隐患。
品控是王牌,可加盟商扛不住
喜茶能火这么多年,品控确实没话说。
吴白以前是喜茶直营店店长,他最清楚里面的门道。

就拿黑糖波波来说,要煮30分钟、闷25分钟,加了黑糖粉还得再闷10分钟,下锅前还得过筛去杂质。
柠檬茶也有讲究,先加冰再放柠檬,克重要用电子秤称,捶打次数都有规定。
为了保证口感,研发部还总在凌晨更新配方,店员经常睡梦中被通知叫醒。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在直营店能推行下去,毕竟员工有“战友文化”,觉得是在为品牌做事。

可这套标准放到加盟店,就彻底变了味。
加盟商开店是为了赚钱,品控严就意味着成本高。
陈林算了笔账,他的店要配10个员工才能运转,而同样营业额的瑞幸店,5个人就够了。
物料成本也高,喜茶的鲜果比超市卖得还贵,三温冷链配送要找第三方,成本降不下来。

更头疼的是效期问题,剥好的葡萄只能放4小时,超时10分钟用了就可能被预警追责。
忙起来的时候,员工根本顾不过来几十种物料的效期检查。
新人上手慢容易出错,老员工又受不了压力总离职,形成了恶性循环。
陈林的店每月要卖15万才能保本,而瑞幸只要10万,蜜雪冰城8万就够。

不少县城门店客流不够,每月净利润只有几千块,百万投入的回本之路看不到头。
今年喜茶加强了监管,不少不达标的加盟店被关停。
陈林他们想找总部交涉,结果有人在火车站就被拦了下来,总部楼下还有执法人员驻守。
信任这东西一旦破了,就很难再补回来。

国庆时喜茶说要返6%的物料金,可加盟商根本不买账,因为年底合约到期后,要再交5万加盟费,还要花几十万翻新门店。
陈林经营了两年半,回本还不到一半,他说肯定不会续约了。
不少加盟商和他想法一样,要是这批人都走了,喜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闭店潮。
喜茶的产品确实做得好,今年不少老顾客都说,熟悉的喜茶回来了。

可一个好品牌,不能只让消费者满意。
年底的续约节点就在眼前,喜茶要是想清楚怎么平衡品控和加盟商的利益,或许还有转机。
要是还找不到两全之策,那场从直营到加盟再到暂停的循环,可能真要再走一遍了。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