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柏青近况引人担忧,好友透露:他说不出话,印证了李乃文的担心。
自从宣布妻子去世的消息,辛柏青便鲜少露面,他的社交账号停更,连朋友电话也很少接听,李乃文在舞台上那句“还有我们”,印证着外界对他状态的担忧,这个失去一生挚爱的男人,正沉浸在难以言说的悲痛中。
朱媛媛离世的消息,像一道微澜划过娱乐圈,低调得让人心疼,而她的丈夫辛柏青,这位公众眼中低调的实力派,却在此刻选择了更彻底的消失,他仿佛从地球上被抹去,社交平台定格在遥远的日期,电话响了也无人应答。
这种无声,远比任何声嘶力竭的哭喊都更触动人心,圈内好友李乃文在舞台上的那句“我们班辛柏青有我们”,轻描淡写却分量十足,这话里,既是对老同学朱媛媛的深情追忆,更藏着对辛柏青此刻状态的深深忧虑。
爱得有多深,失去后痛楚就有多蚀骨,这句话,似乎正被这位失去了人生挚爱的男人,用他的沉默亲身演绎着,他正独自面对着一场外界难以想象的内部风暴,那是亲情、爱情被生生撕裂后留下的巨大空洞。
让人尤为猝不及防的是,朱媛媛病中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带病坚持拍戏,上个月还在剧组忙碌,月初甚至亲自发文宣传新剧,镜头前的她,总是微笑着,全然不见被病痛侵蚀的痕迹,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病情的严重。
与此同时,辛柏青这两年的反常忙碌,如今看来也有了全然不同的注解,从2022年起,他的工作量突然激增,频繁跨界出演、参与节目,当后来他发布的讣告中提到朱媛媛已与癌症抗争五年时,许多人才恍然大悟。
人们倾向于解读,这突如其来的忙碌,或许是夫妻俩并肩为治疗筹集资金,或许是拼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留些共同的回忆,定格最后的温馨陪伴,那些曾被视作恩爱日常的剧组照片——他陪着身穿病服的妻子——此刻看来,是对每一分每一秒加倍的珍惜。
据说,尽管面临经济压力,但面对朋友们的善意资助,他们都选择了委婉拒绝,这份骨子里的体面与不愿打扰他人,也侧面映衬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姿态,这对夫妻,把最硬的壳留给了自己。
要理解此刻这份蚀骨的痛,得先回望他们爱的源头,故事始于1993年的中央戏剧学院,那时,他们是表演系同班同学。
最初的相遇,实在称不上浪漫:辛柏青觉得眼前这个活泼姑娘有点“土”,但心跳却骗不了人,朱媛媛看着他在形体课上笨拙得连前滚翻都做不直,纳闷“这人怎么考进来的?”
真正让这两条平行线有了交集,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学校运动会,体育成绩平平的朱媛媛抱着凑数的心态报名参加,却意外被赛场上展露锋芒的辛柏青年所吸引,他纵身一跃,动作标准又流畅,轻松跃过横杆,打破了学校尘封已久的跳高纪录。
夺冠后,他手里提着洗衣粉、香皂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奖品,走到朱媛媛面前,看似随意实则心机地将奖品塞给了她,这一幕,立刻被眼尖的同学们看了个明白,也像火星一样,点燃了他们之间还未明朗的情愫。
学校当时明令禁止学生恋爱,理由是怕影响学业,这对刚萌芽的小情侣也曾试图遵守,甚至短暂地分开过一周,但只过七天,两人都受不了了,毅然决定无视禁令,继续在一起。
老师们预言他们迟早会因为年轻的摩擦而分开,谁知这段感情,不仅没散,反而像扎了根,跨越了十多年的光阴,最终在2006年开花结果,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他们的婚姻生活,并非空中楼阁,也有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和偶尔的摩擦,辛柏青曾一度沉迷网络游戏,让朱媛媛颇为头疼,甚至闹出了“网吧查封”书房门、边看屏幕边吃东西结果吃到苹果核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插曲。
但这些小小的爱好,从未动摇他在心底为家庭预留的首要位置,朱媛媛对感情忠诚态度鲜明,而辛柏青自身也始终洁身自好,从未传出任何绯闻,他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妻子保管,用这种最实际的方式,给了她充分的安全感。
最能说明两人情深义重的,莫过于那段关于《潜伏》的故事,这部后来大火的剧集,夫妻俩都看好并被邀请出演,然而,因为朱媛媛意外怀孕,他们最终与这部戏擦肩而过,未能实现夫妻同台飙戏。
辛柏青虽然预感《潜伏》会成为爆款,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推掉工作,一心一意陪伴妻子度过人生中第一次孕育新生命的宝贵时光,在他看来,在那段特殊而脆弱的岁月里,有他在身边的陪伴,远比任何事业成就都更重要、更有价值,这份选择,掷地有声。
这份从校服到婚纱、融入柴米油盐又历经岁月考验的深厚情谊,如今也带来了失去后的无法承受之痛,有非常了解他们的好友透露,朱媛媛去世后,辛柏青几乎整个人都被击垮了,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仿佛灵魂被抽离。
再回看他四月参加活动时的样子,一切都有了悲怆的注解——他极力压抑泪水、脸上挤出那种介于微笑与痛苦之间的奇怪表情,路演镜头之外捕捉到的憔悴与担忧,无一不印证着当时就已存在的无法言说的煎熬。
当时有媒体问及妻子,他似乎还强撑着回答说她在工作,或许那一刻,她的病情已经急剧恶化到他无力掩饰,却又本能地想为她筑起一道最后的屏障,正如当初李乃文隐隐担忧的那样,爱得太深,以至于面对离别时,内心的那份准备似乎永远都不够到位。
即使面对网络上一些因他处理后事极其低调而产生的短暂质疑——有人不解这份沉默是否代表悲伤不够深——那些真正了解他们多年来如何相处的亲友,都能一眼看透:这种极致的、甚至被误读的沉默,恰恰是深沉到极点、无法宣之于口的悲痛。
前方的路,对于辛柏青而言无疑是艰难且漫长的,走出这片浓稠的阴霾,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力量,庆幸的是,还有女儿的陪伴,还有一帮真诚关心他的朋友,李乃文那句“我们班辛柏青有我们”,并非空洞的慰藉,而是风雨中最有力量的依靠。
如何带着逝者的遗愿继续生活,如何将那份刻骨铭心的爱与记忆,化作支撑自己前行的动力,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最大课题,或许,这是唯一能为这份深情故事,画上那个虽然不完美、却必须画下的句号的方式。
更新时间:2025-06-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