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每日喝茶4克以上,会增加整体癌症风险?真的吗?

家住苏州的王阿姨,今年刚过五十,总有喝两壶热茶的习惯。茶杯不离手,早上龙井提神,下午普洱解腻。她一直以为,喝茶降脂抗氧化、常饮益寿,但一则新闻却让她心头一紧——“北大研究提示,每日喝茶4克以上,与癌症风险上升相关。”

王阿姨疑惑:难道天天喝茶,反而会伤害身体?这个“反常识消息”在小区微信群炸开了锅,邻居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坚持“茶好久喝错了”,也有人觉得“茶肯定没问题”。那么,喝茶到底是健康良方,还是隐藏风险?为什么一项研究会引发如此巨大争议?

喝茶真的会增加癌症风险?北大研究怎么说

一直以来,饮茶被视为东方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喝茶防癌”之说。那么,北大团队究竟发现了什么?

2019年8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发布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十余万中老年中国人作为样本,追踪受试者的饮茶习惯与健康结局。

研究数据显示:每日茶叶摄入超过4克的群体,其整体癌症发病风险有上升的趋势。换句话说,和不喝茶或者少于4克/天的人相比,这部分人群发生癌症(包括消化道、胃、食管等多种类型)的比例更高。

研究还提醒,高温、浓茶、空腹喝茶等饮用习惯,可能进一步增加食管等部位的癌症发生风险。专家分析,茶叶本身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等活性物质,适量摄入有一定抗氧化、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剂量过高时,长期刺激胃肠道黏膜,或伴随摄入杂质、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可能成为致癌风险的推手

但彻底放弃喝茶,真有必要吗?除了北大队列,中华医学会等权威机构指出,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喝茶必致癌”,个体差异和饮用细节同样重要。

每天喝4克以上茶叶,身体可能有这三种变化

首先要澄清的是,4克茶叶大约相当于1-2小杯浓茶,或3-4杯淡茶。生活中一壶泡“功夫茶”,实际上不少人轻松超标。那“过量饮茶”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

1. 消化道负担增加,胃肠功能易失衡

长期每日高量饮茶,胃酸分泌加快、消化道黏膜受刺激。国外研究表明,大约12.3%的重度饮茶者出现胃部不适、反酸、腹胀等消化类症状,尤其早上空腹喝浓茶者,胃黏膜损伤风险更大。

2. 特殊人群癌症风险上升,数据支撑警示

根据北大团队的大型调研,每日茶叶摄入≥4克人群,其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率约比对照组高8.6%。尤以胃癌、食管癌为主。注意,这一风险在喜欢喝烫茶、浓茶、饮茶年长人群中更为显著。

3. 肝肾代谢负担加重,免疫力或波动

有学者指出,过量饮茶导致咖啡碱摄入过多,肝脏和肾脏解毒压力加大。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免疫系统暂时性失调,表现为易疲劳、夜尿增多等。数据显示,平均每日咖啡碱摄入300毫克以上人群,其肝肾相关检验指标异常率增加14.9%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风险与饮茶的“方式”紧密相关。例如,高温烫茶对食管黏膜伤害明显大于温凉慢饮。喜欢泡一天茶、反复加水者,也可能增加致癌物沉积概率。

想喝茶还放心?这样调整更安全

难道养生饮茶就一定要“戒断”?其实不必恐慌,关键在于方法与量的平衡

科学建议如下:

控制日饮茶量在4克(约一小把)以内,分次淡饮最佳。这样既满足口感,又降低副作用。

切忌空腹、烫口、高浓度饮茶。饮茶温度以“40-60℃为宜”,避免食管反复受损。

孕妇、肝肾功能差、贫血、心脏病等特殊人群建议低咖啡碱、低多酚“淡茶或替代”为主。

不要用茶水送药。不少降压药、补铁药等易被茶多酚影响吸收。

选择正规茶叶品牌。茶叶若原料、储存不当,杂质及霉菌污染风险加大。

当然,茶叶品种(如绿茶、红茶、乌龙等)对健康的影响差异很大,每个人的体质敏感性也不同。如发现喝茶后胃痛、胸闷、睡眠障碍等,应及时调整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茶叶摄入与癌症风险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基于中国中老年样本人群》

《癌症病因学:饮食与环境因素》

《高温饮品与食管癌风险关联性研究》

《饮茶方式与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9临床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养生   癌症   北大   风险   茶叶   咖啡碱   食管   浓茶   消化道   黏膜   队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