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看懂抗战:日本输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能赢?

我们中国14年的抗战,到底有没有战胜日本?

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悬念的问题,可整整80年过去,到现在,至少还有相当部分的日本右翼人士却表示不太服气。在他们看来:日本是输了,但是输给了美国。

在这部分人眼里: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对阵日军输多赢少,日本投降时,大半个中国的国土还在日本的控制之下。如果不是美国介入,谁赢谁输还不一定。

而1945年,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里通篇不见投降两个字,更别提认罪忏悔,仅仅是单方面通知大家:我们不打了!

至于为什么要停战,他只提了日本本土遭到残酷的轰炸,好像没中国什么事。

事实的真相,日本人自己当年早就给出过答案。

1937年7月11日,也就是七七事变后的第四天,侵华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策划过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试图说服日本首相不要再往中国增兵扩大战争。

这不是突然良心发现,而是这位被称为“日军最强大脑”的人,当时就预测:这个时候跟中国全面开战,日本注定要失败。因为以日本当时的国力,根本就撑不起这么大一场战争。

日本就算在战场上能打赢中国,在经济上也会被拖垮,最终还是得输。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为什么当时的日本,虽然军事全面领先中国,却注定会失败?和中国的持久战,是怎么把日本经济彻底拖垮的?

19世纪,近代的日本,被西方军舰打开国门的时间,比我们还晚,但他们反应却很快,我们开启洋务运动,他们差不多同时也开启了明治维新。

只不过,大家的脑回路却不太一样。有人被外来列强欺负想的是自强图存,有人想的却是去欺负别人。当时日本有人(吉田松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海外补偿论。大致意思就是,西方列强抢了我,我打不过,那我就去抢更弱的邻居,比如中国和朝鲜,把经济和尊严的损失补回来!

而后来日本侵华的各种理论,都和这种观点的启发脱不开关系。

1894年,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日本,跟我们打了一场甲午海战。

当时他们经济状况多捉襟见肘?

日本整体国力本来就比中国差很远,那点军费根本不够造军舰的,最终靠天皇带头,老百姓捐款和发公债,可以说是砸锅卖铁才勉强把钱凑齐。最终这仗日本花了2.5亿日元,用尽举国之力。

如果打输了,不说提前回炉,起码也是国力被重创。

可惜的是,他们赌赢了。这一仗,清政府赔款2.3亿两白银,相当于3.45亿日元,还割让了台湾省。日本人一看:海外还真补偿了!打中国,越打越富,还得接着打!

于是,日本拿着我们的赔款继续发展壮大。10年后,他们又想一战赌国运,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跟俄国打了一场日俄战争。这次他们虽然又赢了,但落败的俄国却是一毛钱也不赔,短期看日本一个子儿没拿回来血本无归,差点原地破产,因为这次他们的战争开销高达15亿日元,是甲午海战的6倍。

但长期看就完全相反了。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东北南部和铁路沿线的地盘,把东北的粮食、棉花、矿产等等,源源不断运回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前,日本几乎只有纺织、面粉、造纸等等轻工业,殖民东北以后,煤炭、化工、钢铁等等重工业也发展起来了。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把东北军赶出东北,然后扶植成立了伪满洲国,整个东北基本成了日本的地盘,1935年又开始蚕食华北。可以这么说,从甲午战争到1937年之前的40多年,中国就是日本实现工业化的经济血包。

所以问题来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七七事变之后,那位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又要反对全面侵华呢?甚至会觉得这会拖垮日本经济呢?

其实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日本必败,以及我们的抗战,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简单说,日本虽然一直想把我们整个吞掉,但本质是蛇吞象,蛇被撑死的几率远远高于象被憋死!毕竟双方体量相差太大,按照这个石原的计划,要想彻底打赢中国,日本至少需要10倍的综合国力。当时不是好时机,得再猥琐发育一段时间。如果当时冒然扩大战争,中国只要坚持不投降,日本一定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国力很快就会被耗尽。如果那个时候,美国和苏联打过来日本必死。

从经济角度看,这种预判是有一定的理性的。只不过,已经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把石原排挤出局,而日本也像他预言的那样,战场节节胜利,国内濒临崩溃。

战争最终拼的是国力,当时日本的军工实力什么水平?

直到1937年10月,开打3个月以后,才成立统一分配军用物资的部门(企划院)。1939年1月,都打了一年半了,才勉强制定完整个国家的战争规划。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和苏联在外蒙曾经交过手,结果日本被苏联一顿胖揍。因为日本后方的武器生产,根本就跟不上前线的需要:这场仗,日军的坦克数量只有苏联的9%,飞机数量不到苏联的四分之一,打得过苏联的钢铁洪流才怪了。

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的军工装备更差。

不知道是不是慢慢意识到日本的经济实力根本撑不起全面开战,日军在中国,不管是早期的南京大屠杀还是后来的重庆大轰炸,都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的,那就是逼迫我们赶紧投降,好早点结束战争。但是,他们算盘打错了,也小看了中国人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意志。

这就让日本很不适应,因为根据之前的经验,对中国的战争,几乎都是一战定乾坤,可七七事变以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中国的全民抗战,让闪电战生生打成了持久战。

这里不光有正面战场的消耗,也包括游击战的牵制。

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后来回忆说:共军的确长于谍报,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

敌后的游击战,可不仅仅在消灭日军的人力,还通过各种各样的经济战,薅帝国主义羊毛。日本后来出版了一本书《华北治安战》,记录了游击战让日军有多难受。

比方说,交通战,我们发动群众破坏日军的交通,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车站,一次出动就是五六万人;

剪断日军的电话线,逼得他们只能用烽火和信鸽来通信。

再比如,货币战和物资战,我们在边区成立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不让边区的资源商品流出去,同时没收伪政权发行的货币联银券,再通过黑市交易,从沦陷区的商人甚至是日本商人手里,买回大量的棉花、药品、粮食等等物资壮大自己,顺便引发沦陷区的通胀,让伪政权的货币贬值。

我们在敌后这么不停地袭扰,效果有多大呢?

根据日本人自己的统计,1939年,他们从河北取得的年度收入,只有七七事变以前的36%,对中国开战,第一次打成了赔本买卖。

这个时候,另外一场掐断日本资源的经济战也在打响。

那就是1939年7月,原本在旁观的美国,突然单方面通知日本,不再续签《日美通商航海条约》。

日本所需90%的石油、93%的铜、50%的钢铁、40%的棉花,都需要从美国进口。

后面的情况就变成了一边正在陷入侵略中国的持久战,源源不断消耗战争资源;

一边又被美国掐住了资源输入的命脉,一根筋变两头堵,相当于下楼发现外卖被偷上楼被通知裁员有你。

当时日本政府疯了,资源从哪儿来?

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苏联,西面是中国在拼死抵抗,唯一的出路,就是往南走,去抢东南亚。问题是,这些地方全都是英法美等等盟军的殖民地。

打吧,相当于对整个盟军宣战;不打吧,直接判了死刑。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熟了:1941年12月,又想一战赌国运的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这等于变相地给美国总统罗斯福送了份大礼。因为当时的美国长期奉行孤立政策,外边不管打成什么样都不掺和,只管自己闷声大发财。罗斯福一直想让美国参加二战,但找不到理由说服国会,只能给英国和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结果日本主动撞枪口,罗斯福一天都不想多等,第二天就对日宣战。

日本的国力被消耗得奄奄一息。

1938年,日本军工生产只占经济总量的12%,但到了1944年,已经占到58%,这意味着日本国内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到了战争,经济的消耗远远大于积累。

再加上后来海上供应线被美军切断,日军在海外抢的物资也没法运回去,他们只能下狠手,盘剥自己人。

没钱,就对国内几十种商品开征特别税,日本老百姓买火柴都得交税。后来税实在收不动了,就发公债,再到后来,日本老百姓连公债也买不动了,政府干脆直接把平民的存款没收了,强制兑换成公债。

没劳动力,男人上前线,女人下工厂,每天干12个小时甚至16个小时。

这些也就算了,关键是从1944年起,日本国内粮食减产,国外粮食又运不进来,日本老百姓主食不够吃,饿得只能吃南瓜、红薯,但这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分不到的只能吃野草,所以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本土也开始闹饥荒,大面积饿死人。

后来日本投降后,战后第一任首相吉田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向美国要粮食援助。

日本国内饿成这样,在中国的侵华日军怎么样?

答案是,情况也差不太多。曾经当过侵华日军的日本历史学者藤原彰,写过一本书《中国战线从军记》,根据他的研究,有大概45万的日军死在了中国,大概一半是病死、饿死的。尤其是从1944年起,敌后战场开始了对日军的战略反攻,边区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大,日军收缩防守,能收上来的粮食当然就越来越少,而且他们战线拉太长,补给跟不上,经常会出现缺衣少药、忍饥挨饿的情况。

几十年过去,日本的战略家复盘这场战争,得出一个教训:日本一旦卷进战争,就会很脆弱。

毕竟日本只是一个岛国,资源要啥啥没有,依赖全世界,只要海上运输线被切断,战败就是时间问题。所以,日本的国运只能靠勤奋创新搞经济,而这一切有一个离不开的前题,那就是:和平的环境。

而我们也靠一场惨胜,得出一个教训: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你想要和平,你最好有让别人跟你和平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历史   日本   角度   经济   中国   日军   苏联   战争   美国   事变   国力   罗斯福   公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