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作为抗战期间歼灭日军数量最多的将领,但战争的硝烟散尽后,他却被“软禁”33年,过着种玫瑰花维持生活的日子。
而在这段隐忍的岁月里,他的家庭却成为了支撑他的精神支柱,并见证了他的后代在科学领域的辉煌成就

1955年,蒋介石以“郭廷亮案”为由将孙立人软禁在台中时,这位曾经在缅甸战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东方隆美尔”,充满了不解,毕竟,他对国民党一直是忠心耿耿。
1928年,孙立人担任中央党务学校的军事教官,彼时可是万里挑一的军事专家。
为啥?他留了学。

孙立人家境富裕,尽管幼年失去了母亲,但父亲为他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和品格基础。
1913年,他考入清华庚子赔款留美预科班,还带领中国男子篮球队在1921年的远东运动会上夺得历史首个国际篮球冠军。
1923年,孙立人从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士,并在毕业后进入桥梁公司工作。

但孩提时代在青岛被外国人欺负的记忆深深烙印在孙立人的心里,他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靠经济,还需要军事力量。
1925年,他考入美国维吉尼亚军事学院。这所学校以严格的训练闻名,许多学生因无法承受而中途退学,但孙立人咬牙坚持,用他的话说,“扛得住才是真本事”。
也因此,孙立人一回国,就被重用。

而他也不负众望,将西式军事训练方法带入中国部队,严格的纪律、科学的训练、注重士兵体能和心理素质的提升,让他的部队脱胎换骨。
实战中,孙立人参加过淞沪会战,随后率新编第38师参与缅甸战场的“仁安羌大捷”,带领不到1000人的部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士兵和500多名记者、传教士。

这一战,让他成为国际瞩目的抗日名将,也为他赢得了“东方隆美尔”的称号。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而孙立人也跟随国民党离开大陆,但这一去,却是不归路。
要知道,蒋介石多疑,特别介意孙立人与美国的联系,这也是孙立人被软禁的原因。

但软禁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孙立人一家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只能在自家院子里开垦菜园种水稻,还种植玫瑰花和兰花,靠卖花和农产品维持生计。
甚至因为玫瑰种得好,他被邻里戏称为“玫瑰将军”。
而孙立人也依旧每天坚持早起锻炼,亲自教育子女。他常对孩子们说,“真正的脱贫靠教育,真正的力量来自知识。”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4个子女全部成才,分别在核工程、物理、计算机和化学领域取得博士学位,并投身科研事业。
在软禁期间,孙立人坚持让子女接受完整教育的行为。
但他唯独对不起自己的伴侣。

他的第一任妻子龚夕涛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两人聚少离多,而在南京结识了活泼开朗的张晶英,他与龚夕涛离婚,迎娶了张晶英。
1949年,孙立人与张晶英来到台湾,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但婚后多年,张晶英因身体原因无法生育。为此,她多次劝孙立人纳妾,为家族延续香火。
1952年,张晶英写下“吾爱其才,愿见其血脉延续”,并出家为尼法号“清扬”,以此方式成全丈夫。

很快,年轻的护士张美英成为孙立人的第三任妻子,并为他生下了2女2子。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孙立人终于恢复自由。
恢复自由后,他的长子孙安平回到大陆寻亲,得知第一任妻子龚夕涛终身未嫁,一直守在孙家老宅,直至去世。

听闻此事,孙立人潸然泪下,感慨道,“我这一生没对不起谁,唯独对不起她。”
1990年,孙立人病逝,11年后台当局调查当年的“兵变案”是一起冤案,为他正名。
孙立人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奋战到底;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坚韧的父亲,用自己的方式培养了4名科学家和无数后代。
而他的遭遇,也让人深思历史的复杂性。

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清白”才是他一生最在意的事情。
他的故事,值得被铭记。
人民日报:2025-10-28:已故抗日名将孙立人何时“回家”?其子正式向大陆申请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