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再见爱人5》李施嬅那段,我突然懂了,更痛的人更自由

人际关系里,有句话广为流传 —— “谁痛,谁改变。”

这并非谁对谁错的计算,也不是爱多爱少的较量,而是当痛刻入骨髓时,人才被迫清醒。

在《再见爱人5》中,李施嬅与车崇健那段 8 年的恋情,终在镜头下驶向“被看清”。

当被问及复合可能时,李施嬅坦言:“我怕重新再受伤。”

那一刻,痛不再是需要隐藏的软肋,而是心被撕裂的警报,让她开始寻求改变——这段关系唯一的出路。

1. 痛,是诚实的信号

疼痛,本质上是种智慧的警报系统。

当身体受伤时,人会立即处理伤口;可惜,当心受伤,我们习惯假装没事。

公认的孤独等级表中,“一个人做手术”被列为第10级——最高级别的孤独。

李施嬅做过四次眼睛手术,每次都独自面对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而车崇健的缺席理由简单得令人心寒:“觉得她能一个人搞定”。

术后恢复期,她一个人复诊、回家、停工、养伤,既没得到车崇健的陪伴,也缺失经济上的支持。

在长期冷漠的关系中,一贯包容独立的李施嬅无奈叹息:“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他应该不可以跟我走得很远了。”

她终于明白:有些孤独不是没人在旁,而是有人在却不在意。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人类所有的改变,都始于痛苦的觉察。”

痛,不是软弱,是提醒你“看见自己”的开始。停止自欺,改变已经悄然生根。

2. 痛,是成长的方向

有些人把疼痛视作“失败”,其实它是成长的门槛。

真正能在亲密关系这个游戏中升级通关的人,往往不是自在的对方,而是疼痛的自己。

李施婵参加节目,是为了“拯救关系”?不一定。更多是为了自省。

她说:“我想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哪里可以进步,做得更好一点。”

开始向内看,理解自己的情绪、边界、恐惧......这正是成长的起点。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道::“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成长的催化剂。”

那些让你夜里掉泪的痛苦,其实是身心在打碎并重组。

当你不再急于堵住伤口,试图从疼痛中寻找方向,你就启动了内在的成长。

当你不再执着于“他会不会变”,而是问自己“我还要不要这样活”,你已经在变强。

3. 痛,是自由的起点

从“被动忍受”变成“主动选择”,人才真正站起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再见爱人5》里,这对情侣的裂痕不是偶然,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而裂痕也是提示——你也许该离开了,或者该重建了。

疼痛后的改变,不是讨好他人,而是对自己生命负责。

正如作家三毛所说:“有一天,待在花蕾里比冒险绽放痛苦得多。”

你值得一份不会让你一遍遍受伤的爱。

善良、同理心、美好和高能量,如此宝贵,应留给珍视你的人。

当你为自己的幸福承担责任,不再期待别人解决痛苦时,你就通往了真正的自由。

谁痛,谁改变——不是命运的苛责,而是生命的转机。

痛到极致处,恰是觉醒时!

它让你领悟: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那一刻,你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人,而是主动书写生命故事的作者。

愿每个历经此劫的人,都能走向内观、走向清醒,走向那个终于愿意爱己及人的世界。

#再见爱人5##李施嬅##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娱乐   爱人   自由   疼痛   痛苦   走向   孤独   命运   关系   生命   警报   裂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