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8月13日凌晨,乌军无人机突袭俄罗斯“友谊”输油管道,炸点选在布良斯克州的泵站,火光冲天,输油中断。几个小时后,乌克兰议会宣布退出独联体框架下的最后一份合作协议,彻底切断与俄主导体系的最后纽带。
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态度来了个急转弯,公开喊话普京“必须停火”。而这场风暴的前夜,欧盟、美、乌刚刚开了场视频会,定了五项共识,画出谈判底线。节奏忽紧忽松,局势越来越像一场“多方拆盲盒”的大博弈。
8月13日凌晨3点,俄罗斯布良斯克州“友谊”输油管道泵站突发爆炸。这不是设备老化,也不是操作失误,而是乌军无人机精准打击的结果。
俄方迅速确认袭击背后是乌克兰特种部队,随后展开反击,426架无人机向乌境内目标倾泻而下。
这条管道名气不小,是全球输油量最大的陆上管道之一,年运力超过1亿吨,主要供应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今年3月曾被攻击停运一周,刚恢复不久,这次又被炸,欧洲能源市场顿时紧张起来。
乌克兰此举意图明显:一是打击俄能源出口命脉,二是借着匈牙利反对其加入欧盟的风头“敲打”一波;三是,在美俄峰会前给普京点颜色看看。管道炸掉的,不只是石油,还有乌方对“谈判前停火”这件事的底线警告。
但这枪打出去,欧洲先感冒。德国外交部一边谴责俄报复行动“过度”,一边又低调表示“攻击能源设施不应成为战术选项”。能源市场已经开始波动,布油短线拉升,欧洲天然气期货涨超5%。
就在“友谊”管道爆炸的当天,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主持了一场高规格的视频会议。参与方包括泽连斯基、特朗普、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以及法、英、波、芬、意等国领导人。会议的目的是一个:在特朗普与普京阿拉斯加会谈之前,把底线先划清。五项共识,字字紧盯核心。
第一,乌克兰必须全程参与和平进程,不能搞“绕过乌克兰”的背后交易;第二,推动召开美俄乌三方会谈,泽连斯基坚持:不先停火,免谈;第三,特朗普承诺为乌提供安全保障,但不会派兵,也不会纳入北约框架;第四,一旦俄方拒绝停火,欧美将联手升级制裁;第五,领土问题暂时搁置,不提北约入约,也不谈战争赔款。
这份共识的微妙之处在于,它既给乌克兰留了面子,也给了俄罗斯台阶。但对特朗普而言,这更像是一次外交“预演”,真正的考验还在和普京的直接对话里。
8月14日,特朗普主动放话:“如果普京在阿拉斯加拒绝停火,美国会考虑严厉的经济手段。”这番话和他上周的语气判若两人——那时他还强调“和平比姿态重要”,这回却开始祭出“制裁工具”。
白宫随后补充,外交仍是首选,但“制裁与关税工具都在桌面上”。换句话说,特朗普的“谈判台词”变了,语气硬了。
关键的是,美方提出:如果阿拉斯加会谈顺利,8月17日就开美俄乌三方峰会。但特朗普也没忘记给自己留后路,“这次会晤是试探性的,结果可能很好,也可能什么都谈不成”。
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特朗普给乌克兰画了个模糊轮廓:不纳入北约、不驻军,但会提供“非传统安全保障机制”。具体怎么保?没说。是贷款、武器、承诺,还是口头支持?都在“待定”里。
8月14日,乌克兰议会批准退出《独联体成员国紧急撤侨协议》。这份协议是1996年签的,属于乌克兰与独联体国家之间最后一项正式机制性合作。
这一步,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操作。对泽连斯基来说,这是在普特会前“亮硬牌”。退出协议,不是因为它有多大用,而是用来告诉俄罗斯:“我们彻底不玩你主持的局了。”
这一步也在向西方释放信号:乌克兰不是拖后腿的“候选国”,而是彻底“脱俄”的坚定盟友。但问题是,这种政治姿态能不能换来实质支持,就不好说了。
目前欧盟已经暗示,2025年后对乌援助将进入“审慎期”;美国国会内部也在就下一轮军援预算争执不休。乌方的“牌面”,正在缩水。
8月18日,俄罗斯宣布废除1996年与德国签署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理由很明确:德国对乌克兰的军援“已经越界”。这份协议原本象征着“冷战后恢复互信”的开始,如今被俄方主动撕毁,意味着德俄关系重回“冰点”。
而德国这边也没打算退缩。默茨政府刚刚批准向乌克兰提供22万发防空炮弹,计划追加“金牛座”远程导弹援助,还提出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
德国国内虽然因为移民政策和经济低迷而支持率下滑,但默茨在军事问题上选择了“硬顶”。
德国的转变让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声音更清晰,但也更分裂。法德推动的“冻结冲突”方案遭到美俄双双冷处理,欧盟27国外长的紧急会议连阿拉斯加会议的入场券都没拿到,只能靠媒体稿子表达“遗憾”。
谈不谈得拢,看的是谁能忍,谁能撑。现在的问题不是美俄愿不愿意谈,而是乌克兰撑不撑得住,欧洲敢不敢断援,美国能不能扛住国内舆论。
阿拉斯加会谈是一次试探,也可能是一次转折。乌克兰炸了管道、退了协议,是在赌特朗普不敢松口;特朗普放狠话、提三方会谈,是在试水普京的底线;而普京则静观其变,嘴上说“美方努力积极”,实则一字未让。
三方都在出牌,但牌桌越来越小,筹码越来越贵。谁先退,谁就得吞下“损失控制”的标签。而这场博弈的真正看点,不在镜头里,而在会后谁能先抢到主动权。局面虽乱,逻辑却清晰:谁能稳住阵脚,谁就能决定下一步怎么走。乌克兰想退群,美国变口风,俄罗斯守底线,这场局,刚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