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完了,不是被骂垮的,是被自家“人”搞没的!一群职业球员集体摆烂,不想踢了?这到底是“人性的觉醒”,还是又一轮推卸责任?
真的没人想再骂中国男足了,毕竟从狂喷到冷漠,不是因为大家变温柔了,而是因为彻底死心了。如今轮到足协“自己人”集体甩手不干。但就在这一地鸡毛的背景下,有网友却甩出了一套看似“极端”,但让人越琢磨越有道理的改革方案,引发了热议和跟风讨论。
说句不客气的,中国男足这摊子事,不是一天臭的。
长期高薪养“懒汉”,一场比赛踢得稀烂,照样月入几十万。某些球员一年进球不超过两个,收入却能上天。有人甚至连国歌都唱不出感情,走场子像打卡,输球脸不红心不跳,仿佛“国家荣誉”这四个字跟自己毫无关系。
现在,居然传出有球员以各种方式“表达态度”,有人说是身体问题,有人干脆开摆不上场,理由五花八门。
这比输球更可怕,因为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的问题,是系统性腐烂的警报。你能想象吗?一个国家队主力,面对世界杯预选赛,表现得比业余队员还没激情?
这条评论不到两个小时就收获了几千个点赞,评论区炸了,支持的声音一边倒:
• “这主意狠!但实在!”
更妙的是这个“周期换血机制”:三年一轮换,不但能保障年轻人机会,也杜绝了“一批老人霸着不走”的情况,清新又干净。
还有人提议:设立“态度考核”机制,表现不积极的直接淘汰,永不回国字号;教练团队与球员奖金分开核算,教练只按“带队成绩”拿钱,彻底把“人情分红”断干净。
要知道,现在的国家队,年薪几十上百万是常态。一场球输得稀烂,还能在机场穿潮牌、戴墨镜走秀,一脸轻松。网友们不是没眼光,而是早看透:高收入不配努力。
而把足球回归“本源”:热爱、责任、荣誉,这不是嘴上说说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制度里的。这套“军人式改革方案”,虽然看起来有些“冷血”、“极端”,但它抓住了要害:“穷则思变,腐则动刀。”
归根到底,足球不是孤岛,它映射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而中国男足的问题,从来不只是“球不会踢”,而是“心不想拼”。
你说,倘若真的按网友建议改组男足,会不会,那些曾经的“笑柄”,也终于能成为我们的“骄傲”?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