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若中国不偿还100年前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500亿美元

1924年10月,纽约华尔街一间昏暗的证券行里,几位抱着“清政府金边债券”的老人拍着柜台抱怨:“这纸东西什么时候能兑现?”谁也想不到,近百年后,这张票据又被拿出来当成话题。2023年3月,《国会山》日报用一篇不到两千字的评论,把尘封已久的庚子赔款和今日的美债硬生生绑在一起,并放出话风:若北京不还清当年旧账,华盛顿就考虑抵消中国手里的八千五百亿美元美债。消息甫一见报,资本市场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史学圈、经济圈已炸锅。

先把时间轴捋顺。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同意向八国联军支付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利息四厘,分三十九年偿还。美国分得三千二百多万两。对应当时金本位汇率,折合约二千四百万美元。1902年开始摊还,实际负责执行的却是民国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的黄金十年里,仍按旧约支付利息。抗战全面爆发后,支付被迫中断。再往后,局面彻底逆转。1943年1月11日,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签署新条约,美方同意废除庚子赔款,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1945年战争结束,各签字国陆续照章确认,庚子赔款就此入档案室,法律效力终止。

算账的人却没闲着。美债持有人协会几十年来不断请愿,声称“条约只是政府间行为,私人债权不受影响”。可问题来了:债权若真独立存在,1939年之后的本金、利息为何无人继续登记?利息停止计算日期该怎么算?这些缺口,在当年国会听证时根本无法自圆其说。到了二十一世纪,协会索性按“复利年化五厘”往上叠,自然能叠出天价。一听这算法,连美联储退休人员都摇头:“这跟高利贷没两样。”

另一边,中国手握多少美债?财政部网站有公开数据。2007年,中国持有量约四千七百多亿美元;2013年最高峰接近一万三千亿美元;2022年最新数字八千五百亿美元左右。来源很简单——出口盈余换来的外汇,再投入美国国债市场,以便资产安全流动。换言之,是企业工厂一箱箱商品换来的真金白银,而非政治谈判桌上的筹码。

有意思的是,《国会山》文章并非突发奇想。今年二月,美国财政部刚刚公布债务上限逼近三十一点四万亿美元,国会两党互不让步。财政鹰派寻找“外部突围口”,于是把旧债券翻出来做文章,既能对国内选民交代,又能在对华博弈里增加重量。若真走到抵消这一步,后果如何?先看信用。美债目前是国际储备资产基石,评级机构即便嘴上维持AAA,市场也盯着违约概率。若政府亲手否认自身负债,投资者必然抛售。十年期收益率跳升一两个百分点只是开始,随后是石油、黄金、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震荡。试想一下,美元动荡加剧,美军海外驻军的维护成本要用更贵的利息去填,军费本就紧张,无疑雪上加霜。

有人拿春秋时期齐桓公举例——一旦霸主失信,诸侯离心离德。齐桓公当年不过拖欠粮草,勉强还能靠武力镇住列国;华盛顿今日若赖账,面对的却是全天候、全市场的资本反馈,拔一根线牵动整张网,想停都停不下。不得不说,白宫智囊团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那篇文章更像试温水:看看中国会不会因此主动抛售,或在贸易谈判里松口。

话说回来,中国会如何回应?外交部早有立场——清朝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早已随历史作废;1943年之后,美方也用正式条约注销债权。法律归法律,政治归政治。至于八千五百亿美元美债,中国把它视作正常金融资产配置,买得起也卖得掉,根本不会被一句口头威胁绑架。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美国纳税人对这场风波并不买账。一位得州农场主在当地广播里调侃:“如果政府真敢赖掉八千亿,先问问我们手里401K还能剩几成?”寥寥一句,道破天机。华盛顿再缺钱,也得考虑国债市场每天上万亿美元的交易量和全民养老金的连锁反应。

零零散散算到这里,基本可以明白,美方所谓“百年旧债”与今日八千五百亿美债压根不是一张账本上的数字。一个是帝国主义时代的惩罚式赔款,早被两国政府共同宣告终结;一个是现代金融市场里的标准化证券,任何拒付都会首先伤及发行国自己。历史和现实摆在面前,孰轻孰重,不难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历史   美方   美国   债务   中国   年前   美元   庚子赔款   利息   华盛顿   政府   条约   债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