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越来越多人查出糖尿病!医生:比起吃糖,更应该戒掉这些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平时糖吃得不多,怎么检查出来血糖还是高?

这句话出现在一位体检者的问卷上,没有情绪,没有质疑,但这类疑惑每年都会重复出现,特别是在三伏天之后,医院内分泌门诊人流明显增加。

很多人把糖尿病和“吃糖多”直接挂钩,其实这只是极小一部分诱因,真正让身体血糖失控的,并不是糖,而是那些长年积累、被日常忽视的生活方式。

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节律发生变化,尤其是三伏天,人的生活结构容易被打乱。

熬夜更多,活动减少,食欲波动,酒精摄入频率上升,种种因素混合在一起,使得一些本来临界的人群直接进入糖尿病阶段。

很多人盯着碳水不放,却不知酒精对胰岛功能的压迫远大于糖,酒在肝脏代谢,会直接影响葡萄糖代谢路径。

肝脏要处理乙醇,势必减少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导致血糖调节变慢,尤其是在空腹喝酒时,胰岛素分泌容易错配,血糖波动变大。

长期来看,喝酒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损伤是不可逆的,恢复非常慢,甚至不可能恢复。

更麻烦的是,酒精还会引起体重增加,虽然酒本身不是甜的,但它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速度极快,特别是啤酒、黄酒一类饮品,几乎等同于糖水。

脂肪堆积在内脏周围,尤其是肝脏和胰腺,会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让本来还能勉强控制的血糖变得更加不稳定,这种变化在临床上叫“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核心机制之一。

暴饮暴食的影响更直接,却被误解得最深,很多人以为一两顿多吃点没事,甚至有人把“多吃才有力气”作为高温天的饮食对策。

但暴饮暴食在体内产生的是剧烈的代谢负担,尤其是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会让胰岛素分泌急剧升高,而胰岛功能本就边缘化的人群很容易被这一波刺激压垮。

除了升糖反应,暴饮暴食还会破坏餐后血糖平衡,造成短时高峰,这种高峰不是立即引发疾病,但它会造成氧化应激反应,长期下来胰岛细胞加速凋亡,进一步恶化血糖控制能力。

那些平时餐食规律、结果一到节假日或高温天就放纵吃喝的人,更容易在这种短期刺激下把血糖推向危险区。

吸烟也是一个被低估的因素,虽然它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但它能改变血管内皮功能,让胰岛素传递信号变慢。

长期吸烟会让血糖调节越来越迟钝,尼古丁还会影响下丘脑的食欲控制中心,让人更容易饥饿,食量变大,摄入频率提高,从而间接造成血糖波动。

有些吸烟者虽然体重不高,但身体脂肪分布异常,特别是腹部脂肪厚度高,这个特点在糖尿病前期极为常见。

更糟糕的是,很多吸烟者以为“我不胖就没事”,错过了早期筛查和干预时机,吸烟也会引起胰腺微小血管收缩,让原本脆弱的胰岛组织缺血,从而进入功能衰减期。

久坐不动的问题其实最难解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让很多人习惯了不动,甚至有些人一天活动量不超过1000步,但以为只要晚上散步一小时就能补回来。

糖代谢依赖的是肌肉活动,肌肉是葡萄糖的最大利用器官,必须保持持续激活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如果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静止状态,哪怕每天锻炼1小时,也没法弥补其余23小时的代谢惰性。

不运动不仅影响血糖,还会改变激素分泌模式,比如促进食欲的瘦素、控制饥饿的胰高血糖素样肽,都会因为久坐而分泌异常。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血糖更容易处于高波动状态,餐后升高幅度大,空腹下降慢,最终形成恒定高血糖,这种状态下胰岛功能消耗速度成倍上升。

最具欺骗性的是,很多生活方式本身并不引人注意,也没有明显不适,酒精能缓解压力、暴食能带来短期愉悦、香烟成为习惯、静止变成默认姿态。

也有一个误区需要澄清,糖尿病不是老年病,它和年龄相关,但不完全受年龄限制。

特别是代谢综合征人群、肥胖青年、压力过大的职场人士,他们的胰岛功能虽然年轻,但环境刺激更复杂,损伤更容易累积。

三伏天的高温放大了生活方式的错误,出汗多,电解质丢失,很多人就靠含糖饮料补水。

天气热,胃口差,到了晚上集中进食;高温疲惫,活动减少,休息时间推迟,作息打乱;聚会多了,喝酒频繁,这些都不是节气的问题,而是人对生活节奏控制失调带来的后果。

控制糖尿病,靠的不只是吃得少,或者少吃糖,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行为,不能只改饮食不改作息,不能只靠药物不动身体,更不能盲目相信某种保健品能逆转血糖。

一切都要从日常结构入手,把错误的习惯拆解掉,从根本上避免血糖的恶化。

真正对糖尿病风险负责的人,不是那些天天查血糖的人,而是能从自己生活中剔除风险行为的人。

远离酒精、拒绝暴食、停止吸烟、保持运动,这四件事做到了,大多数人都可以把糖尿病挡在门外,不是糖的问题,是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放任,是对健康底线的模糊,是对代谢节律的破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糖尿病   医生   血糖   胰岛   胰岛素   生活方式   脂肪   酒精   功能   高温   伏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