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权力与资本如影随形。一个负责统治与秩序,另一个负责资源与分配。他们都与人性深刻绑定,但表现形式却大相径庭。权力往往刚硬、排他,动用的是强制和命令;而资本则软弱、灵活,以交换和渗透为主要手段。
正因为这种交易属性,资本的本性之一就是软弱与贪婪。
资本不像权力依靠强制力维持自身地位。它要生存下去,必须在不确定性中不断寻找机会——这决定了它在结构上注定不能强势。资本必须被“愿意接受”的另一方认可,必须顺应环境、讨好规则制定者,哪怕这种规则并不公平。
正因为这种脆弱,资本总是本能地寻找保护伞。这种保护伞,很多时候,就是权力。
一旦资本与权力结盟,它便进入了一种寄生式的强大状态:它看起来更有能力了,却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它获得了巨额利润,却必须在背后听命于某些非市场的力量。
资本的“软弱”并不意味着它不危险。恰恰相反,它会用极高的灵敏度、灵活性去适应各种权力结构,从而将贪婪最大化。而这,也是公众对它逐渐失去耐心的原因。
贪婪并不总是恶意。在经济理论中,资本的贪婪可以理解为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表现。但问题在于:当贪婪脱离公共伦理和社会责任,仅剩收益考量时,它就变成了一种具毁灭性的力量。
资本会倾向于压低劳动力成本、攫取垄断地位、规避监管、压缩风险,却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整个社会——污染环境、剥削劳工、破坏市场公平。
在权力的默许甚至扶持下,这种贪婪获得了“合法外衣”。资本不再是一种中性的工具,而变成了具有人格化倾向的“合谋者”。
当资本不再以创造价值的方式赢得尊重,而是依靠权力寻租、垄断资源、吞噬竞争者,它在公众眼中便不再是“市场的英雄”,而是“既得利益的化身”。
在这一过程中,它还常常成为权力的“白手套”:
这便是资本最尴尬的处境:它依附了权力,却得不到公众谅解;它放弃了独立性,却不一定获得稳定保护。
它似乎强大无比,却又极度脆弱——这正是软弱与贪婪的共生结果。
从历史来看,真正值得尊重的资本力量,往往懂得保持与权力之间的“张力”。它们:
这并非理想主义,而是一种长远主义的商业智慧。因为一旦资本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当人们不再相信“财富来自创新与奋斗”,而认定“财富源于权力关系”,整个市场系统的信任链条将随之崩解。
资本和权力一样古老。权力可以压人、可以守城,但不能创造价值。资本可以推动进步、实现自由,但当它依附权力,变得面目可憎,就像失控的水银,渗透每一个缝隙,却又难以清理。
要让资本重新赢得尊重,必须让它恢复“做生意”的本分——以诚意取信于人,以透明取信于社会,以创造取信于时代。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