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女幼师被刺13刀惨死,凶手称有精神病,家属:作案后冷静毁证

2025年2月26日晚,河北廊坊24岁女幼师周易在下班途中,被一名34岁陌生男子连刺13刀身亡。更令人心碎的是,案发时她正与母亲视频通话,母亲在手机另一端听到了女儿的惨叫,却无能为力。如今,案件最新进展引发巨大争议——凶手被鉴定“有精神疾病”,家属强烈质疑,申请二次鉴定!

被害人照片

这起案件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破碎,更触及社会对“精神病犯罪”的愤怒与法律认定的矛盾。我们从法律角度解析:精神疾病能否成为“免死金牌”?

案件回顾:从“视频通话”到“13刀惨案”

2025年2月26日晚8点,周易下班后步行回宿舍,途中与母亲视频通话。她刚提到“周末陪妈妈过妇女节”,突然画面中传来“我给你”“我给你”的模糊声音,紧接着是撕心裂肺的惨叫——凶手从背后袭击,连刺13刀,刀刀致命。

凶手作案细节令人发指:

- 精心挑选目标:专挑“瘦弱、独行”的女性下手;

- 冷静销毁证据:作案后回家洗澡、换衣、清洗凶器;

- 曾被鉴定精神病:但被害人家属质疑其作案时“条理清晰”。

法律焦点:精神疾病鉴定为何争议巨大?

1.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一定免责?

根据《刑法》第18条,精神病人犯罪分三种情况:

- 完全无责任能力(发病时作案,不负刑责但会被强制医疗);

- 限制责任能力(部分发病,可从轻处罚);

- 完全责任能力(精神正常时作案,正常判刑)。

本案争议点在于:凶手作案时是否真的“不能辨认或控制行为”?

- 家属质疑:凶手能挑选目标、冷静善后,不像发病状态;

- 法律难点:精神鉴定依赖医学报告,法院难以直接推翻。

2. 家属如何申请二次鉴定?

1. 提交新证据:如凶手作案前后的监控、证人证言,证明其逻辑清晰;

2. 质疑鉴定程序:检查首次鉴定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疏漏;

3. 聘请专家辅助人:委托独立精神科专家出庭质证。

3. 若最终认定精神病,凶手会怎样?

- 强制医疗:但后续可能产生精神病患者“被放出”后再度作案的情况;

- 民事赔偿:家属可起诉凶手监护人,但若对方无财产,执行困难。

精神病不能成为“恶魔的借口”

周易的悲剧警示我们:精神疾病不应是暴行的“免罪符”,司法必须严格审查每一起“精神病辩护”,避免让无辜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标签:育儿   幼师   凶手   精神病   家属   冷静   鉴定   周易   精神疾病   法律   被害人   案件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