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富豪,但是赚着中国人的钱,却给美国多次捐款的富豪,并不多见。
这些富豪在祖国有难的时候,当起了铁公鸡,一毛不拔,却扭头将亿万家产一股脑捐给了美国。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下这样吃里扒外的富豪都有谁吧!
1991年,年仅18岁的陈天桥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在高手如云的复旦校园里,他依旧出类拔萃。
大学期间,他仅用3年时间便完成了4年的学业,提前毕业。
毕业后,陈天桥顺利进入上海知名国企陆家嘴集团总裁办工作。
初入职场的他,第一个岗位是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地放映集团情况介绍录像片。
对于满怀抱负、渴望大展宏图的陈天桥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落差,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默默积蓄力量。
10个月后,他迎来了一个干部挂职的宝贵机会,得以进入实际业务岗位担任副总经理,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不久后又晋升为董事长秘书。
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大量前沿的商业理念和运作模式,在商界的历练之路正式开启。
但陈天桥的野心远不止于安稳地在国企工作。1998年他辞了职,决定创业。
第二年,盛大网络正式成立,就此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程。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可能,而电子游戏领域更是亟待开发的宝藏之地。
陈天桥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将目光聚焦在了韩国网游《传奇》上。
2001年,全国电脑用户仅2880万的情况,陈天桥花费30万美元从韩国ACTOZ公司拿下《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9月,盛大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游戏测试期。此后,《传奇》的热度呈爆发式增长,吸引了近一半的国内电脑用户投身其中。
凭借这款现象级游戏,盛大网络的市值在短短几年内如火箭般飙升至65亿人民币。陈天桥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了众人敬仰的“网游教父”。
2004年,盛大于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陈天桥身家80亿元,荣登《2004胡润IT富豪榜》之首,年仅31岁的他,可谓意气风发,风光无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的游戏公司不断涌现,瓜分着市场份额。
同时,陈天桥患上了严重的惊恐症,这让他在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时,感到力不从心。
在双重打击下,陈天桥做出了一个令国人震惊的决定:放弃中国市场,带着80亿移民新加坡。
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2016年,他竟然宣布给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无偿捐款70亿。
此消息一经公布,国内舆论瞬间炸开了锅,民众纷纷指责他忘本,背叛了自己的祖国。
面对铺天盖地的讨伐声,陈天桥却冷漠回应“中国科研缺钱不是我的错”。
此后,他更是将事业发展重心完全移至海外,与中国市场渐行渐远。
1992年,敏锐察觉到海南房地产商机的潘石屹,果断从海南市场抽身,前往北京发展。
同年,他参与创立北京万通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出色的商业运作,开发的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销售价格达到当时市价的三倍,大获成功。
此后,潘石屹又陆续开发了多个知名项目,在房地产行业崭露头角。
1995年,潘石屹与张欣结婚,并共同创立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前身。
张欣毕业于剑桥大学,拥有丰富的海外背景和投行经验,与潘石屹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创业搭档。
此后,他们陆续推出“山语间”私人别墅、SOHO现代城、博鳌蓝色海岸等一系列房地产项目。
2002年,公司正式定名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潘石屹也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时代周刊、CNN、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日报等纷纷对他进行报道。
2023年福布斯榜显示他的身价高达95亿美元,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传奇人物。
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潘石屹,常常以慈善家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然而,他的慈善行为却饱受争议,充满了令人质疑的谜团。
2014年,潘石屹与妻子旗下的SOHO中国基金会,先后向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元,又与耶鲁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
这两笔巨额捐款,折合人民币高达上亿元,瞬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在节目《金星秀》中,潘石屹曾得意地炫耀自己每年给哈佛大学捐款盖楼的“善举”,言辞之间满是自豪。
“为什么给美国的大学捐这么多钱,却不向国内的大学捐款呢?”
潘石屹回应称,这些捐款是为了资助在哈佛读书的中国贫困生。
但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能进入哈佛这样世界顶尖学府的学生,要么家庭条件优越,从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
要么个人能力极其出众,在学术、竞赛等领域取得极为优异的成绩,获得高额奖学金或得到学校的特殊资助。
再说哈佛的录取标准极为严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所谓资助贫困生的说法,实在难以自圆其说,经不起推敲。
果不其然,仅仅两年后,事实就戳破了潘石屹的谎言。
他的两个儿子,潘让和潘少,分别顺利进入哈佛和耶鲁大学就读。
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民众纷纷指责潘石屹是在利用慈善之名,行“曲线救国”之实,为儿子进入顶尖名校铺路搭桥。
潘石屹跟耶鲁大学校长签署金额1000万美元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首当其冲,陷入了困境。
在这个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企业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为武汉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身为中国房地产界大亨的潘石屹夫妇,此时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
他们仅仅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些空洞的口号,表达了对疫情的关注,却没有任何实际的资金援助行动,与其他积极抗疫的企业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按理说,潘石屹处置个人钱财本属其私人事务,旁人无从置喙。然而,他在中国生活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所赚取的财富皆源于中国市场与广大中国消费者。
当中国人遭受天灾困境、亟需援助之时,作为从这片土地获取巨额财富的受益者,慷慨相助本应是他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但现实却是,潘石屹面对同胞的艰难处境,始终吝啬地一毛不拔。
郭台铭,富士康的创始人,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迎来了事业的腾飞。
当时,他的企业濒临破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将厂房迁至内地东莞和深圳。
内地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税务减免等政策红利,让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
短短时间内,富士康相继建厂40多家,员工人数达上百万,郭台铭也借此成为台湾首富。
然而,在2019年,美国对我国实行科技制裁,大力打压华为企业时,郭台铭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做出了一个极其短视的决定。
他不顾民族感情和尊严,毅然结束了与华为的长期合作,还大规模裁掉几十万员工,并将厂子搬到越南和印度。
面对国人的批评指责,他不仅不知悔改,还狂妄宣称国内经济发展离不开他,是他给大陆“赏饭吃”。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一击。随着大陆对富士康的严查,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尚未深入彻查,富士康的股价便大幅下跌。
而搬到国外的工厂,由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问题状况频出,严重影响了生产。郭台铭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试图示好挽回局面,可一切都为时已晚。
他之前种种短视、狂妄的行为,让他和富士康的口碑一落千丈,遭到国人唾弃,企业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这些富豪的行为已经验证中背离了国家和人民的信任,这也警示后来者:企业家应该心怀国家,担当责任,这样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赢得真正的尊重与长远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