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7年,陈独秀第五次出狱,面对国民党的高位邀请,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想回延安,重新投入抗战与革命。但中共方面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
陈独秀
面对这些要求,陈独秀只因其中一条而断然拒绝。曾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何不肯妥协?这一决定,也彻底改变了他晚年的归属。
陈独秀出生在1879年的安徽怀宁县十里铺。他小时候聪明伶俐,记忆力特别好,很小就能背熟四书五经。十七岁那年,他考中秀才,家里人都觉得他将来能走仕途,争个一官半职,为家族争光。
十九岁那年,他到外地游学,接触到了更多社会现实。他逐渐对传统科举制度失望,不再想着中举做官。
1901年,他去了日本。那时候日本正在学习西方,社会气氛新鲜开放,这对陈独秀触动很大。学成回国后,他没有进学校教书,也没去考官职,而是开始投身思想启蒙。
他先在老家创办了“安徽救国会”但很快就被政府镇压了。后来他又跑到上海,创办《中国日报》,不到几个月就被查封。
他不死心,又回安徽,办了《安徽俗话报》,用老百姓能看懂的白话文写文章。这份报纸办了不久也被停掉。
之后他换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名字继续办刊物。他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出名,就是想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把新的思想讲出来,让普通人也能明白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他曾说过一句话:老百姓看不懂你写的东西,那就等于你什么都没说。他开始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他认为,如果连语言都不改革,那思想就很难传播下去。
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属于“激进”,报纸常被封,人常被通缉。他多次换地方居住,甚至有一段时间连家人都不知道他藏在哪里。但他一直坚持做这件事,一边写文章,一边办报纸。
这一时期的陈独秀,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进了办报、写文章、传播新思想上。
1915年,陈独秀搬到了上海。期间他前前后后筹备、写稿、找人、凑钱,最后终于在上海法租界的一个小房子里,把《青年杂志》创办了出来。
第一期杂志发出去时,还没人太当回事。但几个月后,它的影响开始显现。陈独秀在这本杂志里写了一篇《敬告青年》,明确提出中国青年要有独立人格,要敢于质疑旧制度,要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
这篇文章很快就在上海的知识分子圈子里传开了。那时候,中国还处在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的局面中,很多青年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国家的未来在哪。《新青年》像一块石头砸进水里,激起了圈圈波澜。
他用白话文写文章,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很多学者看不起白话文,认为它不够正式,不够“高雅”。但陈独秀不管这些,他说:文章是写给人看的,不是写给古人看的。
渐渐地,《新青年》成了青年学生之间传阅最多的刊物。学生们看了之后,不只是讨论文章,还会在校园里组织读书会、演讲会,有的甚至开始写信投稿,把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发表出来。
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邀请,去北京大学当了文科学长。他把《新青年》的编辑部也搬到了北京。
蔡元培
他在北大讲课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直接和学生讨论社会问题。这种上课方式,在当时几乎是破天荒的。他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质疑传统,甚至质疑政府。
北大成了《新青年》的根据地,也成了新思想的扩音器。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也加入了《新青年》的撰稿阵营,这让杂志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尤其是李大钊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成为这场学生运动的思想源头。学生们喊的口号“要民主,要科学”。
陈独秀因为支持学生运动,还被北洋政府逮捕了。可他在狱中依然坚持写作,一出狱就继续办刊。
办《新青年》的那几年,陈独秀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本杂志上。他亲自审稿,自己写文章,还要应对当局的压力和查禁。他不是没想过放弃,但每次看到有年轻人因为一篇文章受到启发,他就觉得值了。
后来,这本杂志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团、地方报刊转载,它不再只是一本杂志,而变成了一种思想的标志。
陈独秀这一生,被抓过五次。
第一次被抓,是1913年。当时袁世凯准备称帝,陈独秀是反对派中的一员。他在安徽组织学生和市民集会,发表演讲,批评袁世凯。
结果他很快就被地方政府以“扰乱治安”抓了进去。那会儿,他在狱中待了一个多月才被释放,出来后依然继续写文章。
第二次是1919年,那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不仅通过《新青年》发表文章支持学生,还亲自上街参与游行。他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北洋政府自然不能放过他。
这次他被抓进了北京的警察局,关押了大约一个月。当时很多学生和教授联名为他求情,最终才被放出来。
第三次发生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他虽然没能亲自参加一大会议,但仍被推选为第一任书记。他回到上海不久,就因为参与地下活动被租界巡捕房抓了。
这次抓捕是因为他组织党员活动太频繁,被特务盯上了。虽然最后被保释出狱,但从那以后他就成了重点监控对象。
第四次是在1922年。那年他刚参加完党的二大会议,警察突然闯进家里搜查,查出了不少宣传材料和政治书籍。
这次他们给他扣了一个“私藏违禁书籍”的罪名,把他再次投入监狱。这次坐牢时间不算长,但消息传开后,他的名声更响了,也让他成了“敢言”的代名词。
第五次是最严重的一次,也是他入狱时间最长的一次。1932年,国民党方面已经全面镇压共产党。陈独秀在上海租界内被捕,罪名是“非法组织政党”。
他当时身体不好,患病在家,就被直接带走了。这次国民党不打算轻易放人。法院审判时,以“危害民国罪”判了他十三年。
这次入狱后,外界反应很大。蔡元培、柳亚子等人纷纷出面求情,甚至连国外的学者也开始呼吁释放他。
柳亚子
爱因斯坦还专门写信给蒋介石,希望放人。但国民党并没有立即松口,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联合抗日”的政治需要,陈独秀才被提前释放。
在这五次被捕中,陈独秀从未因为压力而妥协。他甚至有一次对朋友说:“我早就习惯了进监狱。”这不是自嘲,而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
他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很明确:只要还能动笔,他就要把自己看到的问题讲出来。哪怕被抓进去,也不后悔。他曾在狱中对探视的人说:“这些牢狱是代价,不是障碍。”
从第一次坐牢到最后一次出来,他跨越了将近二十五年。这段时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陈独秀始终站在变革的风口浪尖。
他不怕坐牢,也不怕失去名利,他怕的是,中国一直困在老路上走不出去。
1937年8月,陈独秀被国民政府提前释放出狱。表面上,是因为抗战爆发后国共要合作抗日,但真实原因也包括他在国内外的影响太大,再关下去,国民党自己也说不过去。
一出狱,蒋介石抛出了橄榄枝。不但邀请陈独秀出任劳动部长,还允许他另立门户,自主组建政党。
但陈独秀很快就拒绝了,他不信任蒋介石,也不愿意被当作政治工具利用。更何况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是被蒋介石所害,蒋可以说是他的仇人。
他想回延安,虽然他早年因为党内路线分歧已经被开除出党,但在他心里,共产党依然是最接近自己理想的那一派。他希望能回到延安,继续为抗战出力,为革命做事。
于是,他通过朋友和渠道联系中共中央,表达了希望去延安定居和工作的意愿。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十分高兴。
但因为此前陈独秀思想理论已经和我当产生分歧,所以毛主席回复了陈独秀,对陈独秀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前提是他必须接受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公开放弃托派理论,承认自己当初的错误。
第二个条件,公开表示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第三个条件,要在行动上表明他对抗日统一战线的支持,而不只是口头表态。
对于后两个条件,陈独秀基本没意见。他一向主张联合抗日,也早在出狱前后写了不少反战、抗战的文章,态度很明确。
可看到第一个条件时,他的反应非常强烈。他立刻表示拒绝,甚至带着情绪反驳:“我根本不是什么托派,我也没有做错,何来认错一说?”
这不是一句气话,而是他始终坚持的立场。早在1930年代初,他对共产国际和中共当时的部分策略提出过不同意见,被认为是“左倾错误”,最终被定为托派而遭清除出党。
但在他看来,那只是正常的党内争论,不是什么“路线错误”。他认为自己没有背叛革命,也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所以谈不上“认错”。
这个“第一条”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他觉得,如果连这点立场都要妥协,那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过去十年的全部判断和坚持。
而毛主席那边,对这个问题也很明确。他担心的不是陈独秀这个人,而是他身上的“思想标签”。
陈独秀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如果他不放弃自己原来的理论,去了延安,很可能会引发党内思想上的对立甚至分裂。特别是在抗战这类大局面前,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尤为重要,不能有杂音。
所以,这个条件不是为了难为他,而是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但毛主席也清楚,陈独秀是个有性格、有主见的人,要他公开认错,几乎不可能。
最终,这场来回几次的沟通,没有结果。陈独秀拒绝接受条件,也就放弃了去延安的计划。
他选择留在重庆江津,搬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过起了近乎隐居的生活。他仍然写文章,仍然关注国家局势,但不再参与组织活动,也没有再申请回党。
这件事后来成了很多人议论的话题。有的人说他太倔,有的人说他太傲,但也有人觉得他是在坚持自己的信仰,哪怕不被理解,也不愿妥协。
1942年,他在江津去世,终年63岁。他没有再回到延安,也没再进入党的领导层。
那三条条件,其实就是两种思想之间的碰撞,一边是组织纪律与现实策略,一边是个人立场与思想坚持。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可以谈判的政治安排,对陈独秀来说,却是一个不愿跨过的底线。
结语
陈独秀的一生,没有走传统的仕途路线,也没有停留在学术象牙塔。他选择了更难的一条路,用文字挑战权威,用思想冲击旧制。他办报、写文、进监狱、又再出来,始终没变的是他对真理和进步的坚持。
1942年,他在江津去世,简单安葬,几乎没有官方纪念。可多年以后,人们再提起陈独秀时,不再只看他的错误,而开始重新看他的贡献。他推动了中国思想启蒙,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