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认输!台风天超市货架只剩辣椒,这片“红”为何独独被冷落

>超市货架上,青菜、肉类、速食品被抢购一空,唯独一堆堆辣椒鲜艳夺目地躺在那里,仿佛遭遇了“消费歧视”。


台风“桦加沙”逼近广东,超市出现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抢购潮中,所有物资被一扫而空,唯有辣椒,孤零零地留在货架上,无人问津。有网友调侃:“辣椒在广东的遭遇,堪比遭遇了美食界的“滑铁卢”。


这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有人调侃这是“广东人最严苛的食品偏好测试”。一位在深圳坂田超市采购的小伙子直言:“辣椒买了也没用,我们广东人平时都不咋吃辣的!”

01 广东饮食的“辣”底线

在广东人的饮食字典里,“辣”字几乎被排在“最后一页”。粤菜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脆”,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广东人烹饪青菜,最看重火候与刀工,而非调料。一盘清蒸鱼,一碟白切鸡,都是粤菜代表,其精髓在于展现食材本身的新鲜与美味。


若有外地朋友试图劝广东人吃辣,多半会听到一套独特的“辣度分级体系”。广东人将微辣细分为“婴儿辣、蚊仔辣、微微辣”。四川人眼中的“微辣”,可能已是广东人眼中的“危辣”。


当不得不吃辣时,广东人自有对策。“凉白开涮菜”是他们的“秘密武器”,每一口辣味食材都要在水中经历一番洗礼才敢入口。若是火锅聚会,鸳鸯锅是广东人最后的底线。

02 “怕上火”基因深植广东人灵魂

如果说有哪个词能概括广东人的健康哲学,那一定是“上火”。在广东,一切不适——从喉咙痛到心情不好,从头疼眼花到姨妈没来——都可能被归结为“上火”。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人体容易湿热。辣椒性热,吃辣被视为“火上浇油”,与当地湿热气候相冲。一位广东大妈在抢购现场解释:“天气又热又湿,吃辣容易上火,囤它干嘛?”


这种对“上火”的恐惧,深深烙印在广东人的成长记忆里。若有年轻人学吃辣,老一辈会认为这是“坏了身子的大事”。若有“戒辣所”,相信不少家长会把“不学好的孩子送进去改过自新”。

03 广东人的“灭火”绝招

面对可能的“火情”,广东人备足了“灭火器”。凉茶是广东人的“救命水”。初次见识凉茶的外地人,可能会被其苦味震惊:“这简直是中药啊!”


煲汤是广东人的又一养生法宝。苦瓜排骨汤、老冬瓜煲荷叶汤、莲藕排骨汤……这些药食同源的汤品,是广东人平衡身体的智慧。


糖水铺则是广东人的“甜蜜灭火器”。莲子百合银耳糖水、清补凉、冰糖炖雪梨,这些甜润的甜品是降火的另一种享受。

04 广东吃辣界的“叛徒”:南雄

然而,广东并非全境都是“辣味禁区”。粤北的南雄市,堪称广东的“吃辣天花板”。因其毗邻湖南、江西两省,饮食文化深受影响。


南雄的“梅岭鹅王”是辣味代表菜。农家走地鹅配以山泉水,加入密密麻麻的黄椒米椒炖制,入口时对味蕾的刺激足以让人一激灵。


南雄人还善于制作各种辣味小吃,如饺俚糍。外皮由米粉制成,包入酸菜、茄子等馅料,更重要的是——还有辣椒。

05 年轻一代正在改写广东吃辣地图

随着人口流动加速和饮食文化融合,广东人的味蕾正在悄然变化。《2023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显示,广东、广西等地区外卖订单中,加辣需求已高于少辣、免辣。

在广州天河区的商场里,川渝火锅、湖南菜馆常常霸占美食排行榜前列。一家重庆牛油火锅店负责人表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吃辣了,这里的顾客基本上都会点辣锅。”

甚至传统的潮汕牛肉火锅店,也增设了麻辣锅底供顾客选择。有食客评价:“辣锅超级过瘾!”

辣椒本身含有的辛辣物质会刺激口腔产生灼热感,身体会分泌内啡肽来平衡这种刺激,从而产生欣快感。这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与广东人喝凉茶“越苦越开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广东年轻人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味蕾版图。外卖数据显示,广东地区的加辣需求已经超过了免辣需求。广州天河的川渝火锅店门前大排长龙,一些潮汕牛肉火锅店也特意增设了麻辣锅底。


就连广东传统的豉油辣椒圈,也从调味小料变身瓶装产品,登上外卖平台。有顾客评价:“最爱他们家的这个辣椒,爽口又不会太辣!”


辣椒在广东的故事,远未完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台风   辣椒   广东人   超市货架   广东   南雄   凉茶   辣味   火锅店   味蕾   潮汕   外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