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童年,没有一串糖葫芦?
扛着草垛子的大爷穿行在大街小巷,竹签上串着五六个山楂果,五毛钱一串,山楂酸得掉牙,糖壳厚得粘住嘴角。
那份酸甜,每每想起,都会随着记忆回甘。

而今,似乎每个冬天,糖葫芦都会以一种全新“身份”回归,引来一波又一波关注。
圆的扁的、加草莓的山药蛋的、冰糖橘子车厘子的……万物皆可糖葫芦。
去年,一米长的“巨型糖葫芦”,成为网红打卡的必备道具。但热度未能持久,新鲜劲儿一过,销量便迅速滑落。

花朵形状的“造型糖葫芦”、裹着巧克力的糖葫芦也都曾风靡一时。
今年,又有了新花样——“奶皮子糖葫芦”。
奶皮子糖葫芦,到底是个啥?
在南京,有人为它甘愿排队3小时;在哈尔滨,门店深夜10点依然人气不减;在杭州,某外卖店一上架就秒空,在上海,线上卖到98元一串……


一生爱排队的中国人,这次也想亲口尝尝,这奶皮子糖葫芦到底是个啥?
比较常见的,是在传统冰葫芦外面,贴一层奶皮子:

也有把山楂剖成两半,把一小块奶皮子包在中间,最后再裹糖浆的“夹心版”:


还有更创新的“全能型”:把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甚至无花果、菠萝蜜、榴莲,中间填上干噎酸奶,最后再贴一层奶皮子,几乎集齐了所有网红元素:


市面上多数奶皮子糖葫芦价格在15元到25元之间,不少人觉得咬咬牙可以接受。而上海的一串奶皮子糖葫芦竟然卖到98元,这让不少人犯了嘀咕:有必要这么贵吗?
网红奶皮子,贵有贵的道理?
这两年,奶皮子就像曾经的芋泥、肉松一样,成了新晋网红食材。
奶皮子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地方美食,通过将鲜牛奶加热至沸腾后冷却形成。
传统奶皮子制作很依赖经验与耐心,讲究一个“慢煮锁脂、静置凝层”。
将鲜乳倒入锅中,以柴火或文火慢煮,温度控制在80-85℃,全程往往需要6-10小时,用勺子轻轻搅拌,防止锅底糊焦,煮至乳面泛起细密泡沫即可关火。

在与糖葫芦搭配之前,奶皮子酸奶、奶皮子拿铁等已经验证了其网红属性。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也被誉为“新一代北京特产”,人气高的门店,每天销量可以达到2万杯,淘宝上甚至出现了代购。

这种火爆,也带动了奶皮子涨价。
近一周,多家奶皮子源头供应商已经涨价,有部分出现了翻倍。据报道,一周前奶皮子单张价格在1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20元左右,有店家表示,现在的奶皮子一天一个价,且供货极其紧张。
如今,奶皮子又和糖葫芦“搭伙”,让糖葫芦超越了传统的山楂范式,也让奶皮子的消费场景越来越广阔。
98元一串,谁在买单?
为什么几块钱的糖葫芦,加上奶皮子就能身价倍涨?
除了奶皮子本身的成本之外,“出片”,是关键一环。
和普通糖葫芦不同,奶皮子糖葫芦造型更复杂、颜色更丰富。
特别是乳白色的奶皮子,和更容易出片的晴王葡萄、无花果、草莓搭配,让它迅速成为打卡神器,不少消费者正是冲着这份“颜值”下单。

另一方面,奶皮子糖葫芦也精准切中了年轻人的消费心理:爱尝鲜,也愿意为“文化体验”买单。
以前糖葫芦就是单纯的山楂串,现在成了挂着传统手工奶皮子、裹着应季水果的“地域特色小吃”,老食材一下有了新活力。
有网友说,“水果的鲜甜加上奶皮子的醇厚,外面是脆脆的糖壳,一口下去,口感太丰富了!”“连糖葫芦的气质都变了”。从农产品创新角度看,这种跨界尝试值得肯定。
可以说,大家纠结的从来不是“奶皮子糖葫芦能不能贵”,而是“贵得值不值”。可以贵在原料好、手艺精,也可以贵在创意,贵在文化价值,每种价值都有各自的拥趸。
但贵到“98元一串”,是不是太离谱了?

商家也说,制作并不难,成本也不算高。之所以实行线上98元、线下49元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是因为线下排队比较难。
言外之意就是,不愿排队的人,可以多花钱买“不用等”的方便,愿者上钩。
昂贵的价格,没有体现在糖葫芦质量上,而是把大部分都留给营销,长期来看消费者肯定是不买账的。一锤子买卖,锤烂的不光是钱包,更是那份童年的美好回忆。
所以,从网红到长红,奶皮子糖葫芦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光靠博眼球,而不琢磨真材实料、稳定品质,等热度退了,砸的可能是整个糖葫芦行当的口碑。到最后,伤的还是那些踏踏实实做糖葫芦小生意的人。
让奶皮子糖葫芦的酸甜,来得更纯粹些吧。
来源:农民日报微信公号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