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层住宅,当年那股子风头劲儿,谁不眼热?从上世纪中叶的欧洲废墟,到香港的填海热潮,再到大陆的工厂林立时代,这些楼房本是城市挤人的救命稻草。
可现在呢,欧美早扔了包袱,香港勉强稳住,大陆这边却堆出一堆老楼,维修费像雪球越滚越大。问题不光是住着挤不挤,而是这些楼正被一套悄无声息的机制推向边缘:政策限高、基金缩水、税费上浮,富裕人走光,底层人沉淀,渐渐就成了没人管的角落。
别以为这是天灾,全是人祸,开发商当初追利润,政府当年赶进度,现在买单的还是老百姓。这场“定向淘汰”,不是一夜之间,而是从1998年福利房收官就开始埋雷,2020年后政策一转,基本定调了。

勒·柯布西耶,本名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1887年生在瑞士拉绍德封,一个钟表小镇。他早年学美术,1905年就跑去意大利画古迹,1910年到巴黎跟奥古斯特·贝瑞混,学着用钢筋混凝土搭框架。那时候他就迷上工业材料,觉得建筑该像机器一样高效。
1918年他跟画家阿曼蒂·奥曾方办杂志,用笔名勒·柯布西耶写文章,抨击老式房子弯弯绕绕,转而推直线和几何体。1923年出书《走向新建筑》,里面拿帕台农神庙比轮船,说房子得功能第一,人住进去像零件卡位。

他的垂直城市想法,真正火起来是1933年的《光辉城市》方案,画了60层高的十字形塔楼,中间交通枢纽带机场,下面全是绿地。
战后欧洲城市炸成渣,婴儿潮又来,混凝土技术一进步,这方案就成了香饽饽。1952年马赛的Unité d'Habitation公寓建好,18层高,337户人家,双层公寓带屋顶花园,电梯嗡嗡转,居民从棚屋迁进去,总算喘口气。
勒·柯布西耶还去印度帮昌迪加尔规划,1951年拉尺子量街区,建了议会大楼和高院,塔楼间公路飞架,绿带环绕。他一生盖了别墅、教堂、城市计划,1965年游泳时心脏停了,留下一堆草图。
这人影响大着呢,他的“塔楼公园”模式,直接传到欧美公共住房。圣路易斯的普鲁伊特-伊戈公寓,1954年开工,日裔建筑师山崎实接手,33栋11层塔,带走廊连着,本想混黑白住户,政府补贴低租。
可建好没几年,资金短缺,维护跟不上,空置率飙到三分之一。1960年代白人跑郊区,犯罪率升,垃圾堆通风口,1972年3月16日第一栋炸掉,尘土冲天,32栋全拆光。

这事让山崎实名声扫地,也敲醒了现代建筑圈:高层不是万能药,穷人区一塞进去,就容易出乱子。欧美从那以后,转低层社区,规划师擦掉塔楼图,改画庭院。勒·柯布西耶的理念,本是为高效城市设计的,结果在资金和种族问题上栽跟头,成了高层住宅的原罪。
香港那边,土地少人口爆,1950年200万到1970年400万,棚屋挤海湾。1953年石硤尾大火烧了5万多人,政府慌了,1962年建石硤尾邨,第一批公共屋,高层组屋借鉴勒·柯布西耶,预制板吊起,居民从木屋搬进,带阳台和厕所。
1972年十年房屋计划,官员摊蓝图,承诺建低租单位带厨卫,1973年重组房屋署,统一管档案。邨里市场鱼贩切鱼,居民篮子碰响。到1980年代,香港高层公共屋占半壁江山,容积率高,利润从垂直堆出,广告喊“向上生活”。可也埋下隐患,电梯高峰挤满,维护费年年涨。
大陆呢,1998年福利分房停了,住房市场化,沿海工厂订单堆仓库,农民工背被卷进城,宿舍床紧俏。上海浦东塔吊林立,2000年新住宅一半高层,北京六成三,工地焊花溅夜空。
购房者挤售楼处签合同,手持支票,忽略通风隐患。二三线城市跟风,招标高容积率,挖掘机铲土尘飞。开发商算账,土地效率高,利润厚实。可这热潮,忽略了长远,老楼消防标准低,幕墙胶条易粉化。
勒·柯布西耶的蓝图,本是战后重建的解药,到中国变味成追高竞赛,堆出10万多栋高层,2005年峰值时,电梯工拧螺丝测试嗡鸣。现在回看,这股垂直热,从欧洲传到亚洲,本是为人口解渴,结果喝成慢性病。

1998年福利房一停,住房从单位福利变商品,沿海外贸火,外来工涌城,住宅缺口大开。上海陆家嘴金茂塔1998年封顶,工人爬梁装玻璃,风啸耳畔,北京CBD规划塔模型泡沫雕琢,官员点头批。
2005年高层占比顶峰,围栏外人拍照闪光映钢架。到2010年全国超10万栋,电梯安装嗡鸣。工厂流水线轰,工人下班挤公交,望窗外新塔影。这波建房,解了燃眉之急,却留后遗症:设计赶工,材料偷工,通风采光差,高层电梯拥挤成常态。
欧美早尝苦头,普鲁伊特-伊戈1954年入住庆典彩带飘,官员剪彩,居民鼓掌。初期走廊整洁,孩子跳绳,妈推婴儿车。1958年电梯卡,维修队爬梯,居民等候抱怨。
1965年空置增,窗玻璃碎,风吹纸飞。资金链断,种族隔离加剧,黑人家庭独占,犯罪阴影浓,夜晚脚步回荡墙间。1972年拆前居民打包箱子,拖大厅,电梯载最后行李。
圣路易斯人口下滑,财政吃紧,这项目从希望变负担,标志高层公共房失败。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说,现代建筑那天死了。实际呢,资金不足、政策失误、维护难,才是主因。拆后空地野草生,规划师会议擦图标,改低层布局。
香港公共屋邨,1960年代扩建,工人推车运砖,汗滴地。1970年人口峰,电梯高峰人涌。填海九龙湾1963年,船运沙石浪溅甲板。十年计划1973年,笔尖点标位置。邨
内摊位林立,鱼刀挥动篮碰。可土地限,容积率压榨空间,居民阳台晾衣风干拍打。开发商效仿,私楼跟进,高层成主流,利润从堆叠出。广告模特楼销售员挥手比景观,喊繁华。可后期维护跟不上,电梯备件涨,物业费拖欠成风。

大陆市场化后,高层竞赛白热化。1998年金茂塔顶,工人风中焊缝。2000年北京售楼人头攒,签笔刷刷,户型图摊开手指点层高。上海外滩对岸塔群夜灯璀璨,居民阳台晾衣。沿海城市工厂下班,工人群望塔影。
可忽略细节:高层消防要求高,钢筋锈蚀快,维修基金在2004年起收,只占房价2%到3%,通胀一咬,缩水狠。业主买时只盯首付月供,忽略电梯年检、外立面补、屋面防水。物业人说,高层维保比多层贵一倍,电梯高空作业两座山。
这裂缝,从市场化起步就现。开发商压成本,建快卖快,品质让路。政府推高容积率,地块招标中标,土地出让金进兜。居民进城务工,筒子楼变高层,房价顺风车涨。
可人口周期转,经济转型,进城潮缓,高房价低工资,年轻人回流。房价跌三成,租售比15%,房东电话中介,报价低头嘀咕。老高层租金倒挂,月供维修超租金两倍,年轻人转低层爬楼梯喘。
政策风向变,2020年住建部限250米以上住宅审批,招标压容积率,新盘模型矮化,开发商剪线调。富裕住户搬洋房,底层沉淀,物业收费难,循环恶化。这堆砌浪潮,本是为增长解渴,现在裂缝四布,淘汰信号已亮。

高层老化高峰,未来十年集中爆。2000年后建的楼,2020年后步入中年,涂层失光,设备换新周期,住户收入变,地方财政紧。电梯20岁大限,2005年前后那批,像多米诺排队病。维修基金余额查,数字低叹。物业群截图传,费红标。
2023年住建部提房屋养老金,上海等22城试点,账户沿基金,财政土地收入填。体检队上门敲墙测回音,报告裂缝列。物业公告贴,按层分担,高层多缴消防。投票会议翻账单,有人握笔签,有人摇头离。

基金问题老大难。2004年起强制收,比例2%到3%,通胀咬一口,价值缩水。去年提养老金,坊间议由谁出,怎么算,钱放哪安心。房产税也上议程,按发达国标准,全国租售比15%,维护高的小区变负资产。非核心老破小、高层首冲。
有人想涨房租转成本,可房租市场化,今年全国降,收入问题压顶。老高楼租金只降不涨,指望涨填税费维修,不现实。北京某30岁小区外立面补,户均3.2万,投票三轮凑不齐2/3,钱躺账户,裂缝啃钢筋。
双轨制成型迹象显。新房“好房子”标,2021年起推,户型舒服公区尺度,不堆高。2022年容积率下调,北京新盘矮,开发商电脑删层。2023年税改议,房产税试点,业主缴费站排龙。
高层未来,重蹈欧美覆辙概率高。加速老化拆不起,维修飙,富裕搬,贫困沉,物业难收,循环恶。回顾,本是为务工群设计,无差别炒房热,居住差筒子楼搭房价车。
土地效高,开发利润大。房价涨,买家只上车,忽略品质,高密度高楼层遍地。人口反转经济转,人潮回流,高房价低工资,房价跌理性看问题。政府开发商卖地卖楼,注重品质,凸显高层平民属性。新改善房出现,加速老一代贫民窟化。
宏观上,房地产双轨:迭代好房子撑土地价,收储库存或新保障托底低收入。目前房价比三年前高点跌30%以上,没系统风险。最突出地租破灭,地方收入减,土地出让难,支出增。老小区物业政府托,楼龄增维修重大挑战。

中国高层过去20年建,未来10年集中老。以当前地方收入,维修难担。征收房产税必然,高层消防高,经费翻倍。可基金2-3%,通胀缩。去年提养老金,担心业主担。发达标准税加养老金,15%租售比,维护高小区负,非核心老高层冲。
涨租转成本不现实,房租降,收入压。老高租金持续降。从稳社会看,让老小区高层价回归理性,利大于弊。推进双轨阻力,中高层优质地,价高收储慢。
开税养老金,负资产雪崩。房价跌,拆成本低,回收地建新保障,账平衡。这关键一环,老高层历史作用,最后贡献,推动可持续模式。转型中,衡历史遗留与未来需,考验城市治理。
想想欧美,普鲁伊特失败后,公共房转向分散低层,资金政策社会问题全考量。中国高层堆多,未来10年老化峰,维修基金税养老金三管齐下。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