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菜市场张婶刚掏出手机准备付钱,摊主突然指着角落的二维码:“扫这个新码,刚才那个坏了。”医院缴费窗口排队的李叔收到短信:“点击链接领取医疗补贴”,手指离屏幕只剩0.01公分。咱们的电子钱包,正在成为骗子眼中的“露天金矿”。
2025年3月,厦门反诈中心接报的新型案例让人脊背发凉。骗子冒充支付平台客服,电话里说得头头是道:“您的百万保障即将扣费,扫码验证即可取消。”市民刘女士扫完码,账户里半年积蓄瞬间清零。
套路拆解:
警方提醒:
小区快递柜最近贴满粉色贴纸:“扫码抽iPhone15”,大学生小王扫完码,支付宝连续三天被扣199元会员费。某市反诈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此类快递二维码诈骗报案量同比激增230%。
现场还原:
生存法则:
深夜停车的陈师傅,雨刮器下夹着“违章停车告知单”,扫码显示的“XX市交警”页面几乎以假乱真。输入车牌缴完200元罚款,第二天却收到真罚单——原来昨夜扫的是高仿码。
破绽识别:
民警支招:
商场里的共享充电宝机柜,有人偷偷贴上额外二维码。上班族小林扫码租借,竟被开通了每月自动续费的理财保险。2025年消费维权报告显示,23%的扫码租赁投诉涉及恶意扣费。
毒码特征:
避坑口诀:
结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咱们的盾牌比骗子的矛更硬。记住四个“绝不”:绝不扫陌生二维码、绝不泄露验证码、绝不在非官方界面付款、绝不轻信“天上掉馅饼”。某省公安厅2025年反诈数据显示,掌握这三招的市民受骗率下降76%。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