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办发声,一句警告李嘉诚不可不听,一件事中方绝不答应

前言

4月15日,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国安教育日发表讲话,不仅回击美方打压,还对李嘉诚等港商发出严厉警告

恰在此时,李嘉诚长和集团正计划将43个全球港口出售,其中巴拿马运河两岸战略要道可能落入美方掌控。

港口交易为何牵动国家神经?谁在拿中国战略利益做筹码?

港口暗局背后的国家安全博弈

李嘉诚家族的港口大甩卖,看似平常的商业交易,却一石激起千层浪。长和集团计划将全球43个港口出售的消息传出后,整个国际社会瞬间炸开了锅。表面上看只是资产变现,实际上却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略拉锯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巴拿马运河两岸的战略港口。根据最新曝光的交易细节,这两个港口将由美国贝莱德财团控股51%,意大利TIL财团持股49%,而其余41个港口则完全归意大利方面所有。这种蹊跷的安排,不由得让人生出疑窦。美国人眼珠子都快黏在巴拿马运河上了,却对其他港口熟视无睹,这背后的算盘打得未免太过明显。

巴拿马运河,这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黄金水道",每年承载着全球约6%的海上贸易,是中国远洋船队必经之路。贸易大动脉一旦被卡,后果不堪设想。贝莱德这家管理着近10万亿美元资产的金融巨兽,与华盛顿的关系如胶似漆,其CEO拉里·芬克更是多次参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将如此重要的港口拱手让给对方,就像是把家门钥匙交给了虎视眈眈的邻居

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讲话中虽未直接点名,但那句"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地与国家站在一起"的警告意味深长。港口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命门。这场交易背后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商业范畴,直指国家安全的核心。

当年英国正是凭借全球港口网络,构筑起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权,这一历史教训值得深思。美国对香港的步步紧逼,从未停歇,港口争夺只是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步。

美国对香港的全方位施压战

香港,这个曾经闪耀的"东方明珠",近年来遭受的外部压力不断加码。从2014年的"占中",到2019年的"修例风波",风波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若隐若现。即便在风波平息后,美国依然没有放弃在香港问题上做文章的执念

不久前,美国以所谓"法治问题"为借口,单方面对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央驻港机构在内的6名高层实施了非法制裁。这种赤裸裸的干涉行为,向香港市民传递了极为错误的信号。更令人咋舌的是,美国还对香港加征了高达145%的关税,对这个以自由贸易立身的城市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讽刺的是,香港长期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过去十年,美国从香港净赚了2750亿美元,堪称其最大的贸易提款机。美国此举不是商业考量,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打压,如同夏宝龙主任所言:"美国不只要香港的税,还要香港的命"。一边享受着香港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一边却对这座城市落井下石,美国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

美国副总统万斯更是在此轮关税战中情绪失控,竟称中国为"乡巴佬"。面对如此无礼言论,夏宝龙主任在讲话中毫不客气地回击:"让美国那些'乡巴佬们'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鸣吧!"

这番掷地有声的回应,振聋发聩,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决心。美国一系列对香港的打压措施,本质上是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港口收购风波也应当放在这一大背景下审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商人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利益,更牵动国家神经。

香港商人的历史责任与现实抉择

香港商界历来不乏爱国情怀的典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庄世平为代表的商界翘楚,在西方重重封锁下,仍坚定支持新中国,南洋商业银行成为内地获取外汇的重要渠道,为破解经济封锁披荆斩棘。霍英东更是以自己的财富支持国家建设,从体育事业到基础设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这些爱国商人,面对外部压力从不退却,始终胸怀家国。他们有着共同的认识:商人可以逐利,但底线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利益得失并非首要考量。今天,李嘉诚家族同样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其选择将被永远铭记。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壮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和集团在内地投资房地产、能源和基础设施,获得了丰厚回报。

然而近年来,长和集团频频出售资产,从英国到香港,动作不断。有分析认为,这是资产优化的正常调整;也有声音指出,这是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的战略转移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港口交易已然触碰到了国家安全的红线。在全球化浪潮中,商业决策与国家战略的边界日益模糊。一位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家,需要权衡的不仅是企业利润,更是历史责任。

夏宝龙主任讲话中提到:"那些在关键时刻出卖国家利益、替敌人摇旗呐喊的,香港同胞不答应,全国人民也不答应,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必将背负历史的骂名。"

这番话虽未指名道姓,但其中的警示意味不言而喻。商业巨子们的决策,不仅影响当下,更将被历史记住。一江春水向东流,总有浪花淘尽英雄,国家安全面前,每个人都需要慎重选择自己的立场。

中国的底线与未来博弈

面对美国对香港的步步紧逼,中国的态度坚定如磐石: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手软。夏宝龙在讲话中回应万斯的"乡巴佬"言论时,那掷地有声的反击展现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自信与定力。"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对香港进行遏制打压,换来的只能是其在香港的代理人的加速灭亡,最终必将反噬其自身。"这番话既是警告,也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

港口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2021年,仅一艘"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6天,就导致了全球贸易近100亿美元的损失。而巴拿马运河更是咽喉要道,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纵观历史,新加坡、鹿特丹等世界级港口背后都有政府的战略支持,因为它们不仅是商业资产,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港口交易背后是一场关乎国运的博弈。中美之间的较量不仅限于贸易、科技,还延伸到全球战略资源的争夺。

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任何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都不会有妥协的余地。就像夏宝龙主任所说的那样:"外部势力想要搅乱香港,想要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想要阻碍中国过上好日子,想要中国回到过去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那是痴心妄想。"

这场风波还在持续,李嘉诚的选择,香港的未来,中美之间的较量,都在这片土地上交织。港口不只是海运枢纽,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支点。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所谓的"纯商业决策"。

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像章鱼一样试图伸出触角,控制全球关键节点,而中国则坚定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这场博弈的走向,将决定香港乃至整个地区的未来格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面对挑战,中国的底气来源于坚定的立场和清晰的战略。

结语

国家安全无小事,港口争夺战只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商业决策都可能牵动国家神经。李嘉诚家族的选择,不只关乎一己私利,更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产生冲突,企业家应如何取舍?这不仅是李嘉诚面临的选择,也是每一个身处变局时代的中国企业家必须深思的课题。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巴拿马运河   港澳办   中美   香港   美国   中方   国家安全   中国   港口   中央   战略   商业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