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保透露:杨振宁告别式时间确定,地点在八宝山,和邓稼先一样

本月21日,据政协委员王宫保透露,已故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送别仪式于24日在八宝山举行。杨振宁先生的骨灰将会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一生的好友邓稼先也葬在那里。

杨振宁与邓稼先两位先生,一个擅长理论物理,一个专攻工程物理,他们都为祖国做了出巨大贡献,而他们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也令人羡慕。邓稼先曾希望两人能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而杨振宁用行动作了积极回应。他们都是祖国建设的大功臣!

一 杨振宁与邓稼先好友“重逢”

杨振宁先生于本月18日去世,享年103岁。同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在24日前接受各界友好人士吊唁。当天已有不少人自发前往缅怀室吊唁。很多人通过朋友圈推送得知先生去世消息,就和朋友约着一起去现场缅怀先生。有记者报道,这几天缅怀室已经排了几十米长的队伍,有清华大学安保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有学生接受采访,称先生是“物理人的偶像”,是“一名真正的大师”。除了师生到现场吊唁,多所高校官网已变为黑白,以送别先生。

按照先生生前好友王宫保发布的信息,24日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仪式,各界人士将前往送先生最后一程。39年前,他的好友邓稼先去世,就是在八宝山举行的追悼会。邓稼先先生也是物理人的偶像,是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大功臣。说起来,两位先生还是安徽老乡,父亲都是大学教授,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邓稼先的邓以蛰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两人都很小就跟着父亲来到北京,中学时就读崇德中学,成了校友。邓稼先因为性情憨厚,被叫做“老憨”,杨振宁头大,被叫做“大头”。两人在学校都是顶尖聪明的类型,邓稼先入学时插班读初二,杨振宁也比同班生小一岁,两个年龄偏小的学霸很快成了朋友。虽然中途学校停办,两人只做了3年的同学,但他们长达几十年的友谊就此扎根。两人后来都投身科学事业,几度相逢,始终惺惺相惜。

而今两位老人同葬八宝山公墓,不禁勾起后辈们的回忆,关于他们立志报国的那段岁月。那时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南联大人。

二 他们立志科学报国

两人考入西南联大是在全国抗战爆发后,杨振宁在1938年入学,邓稼先在1941年入学。在各自父亲的建议下,两个心怀报国之志的青年都选了理工科,杨振宁一开始选了化学系,后来转到更感兴趣的物理系,邓稼先也选了物理系,两人成了“师兄弟”。

当时的西南联大包括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物理系可谓是全国顶级阵容,有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等名师大家“坐镇”,进行一流的学术培养。这些名师教学张弛有度,既讲究学术严谨,又追求思想自由。在他们的点播下,物理系学生视野开阔,学术基础扎实,而像杨振宁和邓稼先这样的尖子生,更是可直接与世界前沿学术“无缝对接”,这从他们后来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到。

看过《西南联大》纪录片的人想必印象很深刻,当时的联大师生,是在炮火之下求知识。教室经常遭到空袭,警报是他们课上经常出现的“旋律”,与炮弹赛跑是他们课间必备的“插曲”。教学条件差,生命朝夕不保,依然挡不住师生的求知热情。“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首联大校歌在学子心中不知唱了多少遍。那时候,杨振宁与邓稼先经常在一起,学习功课,讨论问题,说故事,背古诗。他们经常栖身的那棵大树见证了两人乐观奋斗的青春。

1944年,杨振宁硕士毕业,进入西南联大附属中学担任教员。一年后,他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同年邓稼先本科毕业,进入昆明市的中学教书。两人这次分开时间并没有太久,因为邓稼先也有留美深造、报效祖国的计划。

三 “千里共同途”

1948年,邓稼先考取公费留学资格,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进修。这个时候杨振宁在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泰勒的指导下,以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开启科研生涯。两人在美重逢后,又恢复密切交往,还做了一阵子室友。杨振宁主攻理论物理,邓稼先主修工程物理,虽然术业专攻领域不同,但两人志趣相投,友谊日久弥坚。

两年后,邓稼先学成回国,后来隐姓埋名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两弹元勋。而留在美国的杨振宁在理论物理领域成就世界瞩目,还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杨振宁回国探亲,见到了老友邓稼先。见面后,他忍不住向老友求证,原子弹是不是中国独立自主造出来的,因为当时美国学术圈都在传有美国科学家提供了帮助。

当邓稼先告诉他,原子弹是中国自己造出来的时候,他激动得泪流满面。这次见面虽然短暂,却为更大的“缘分”埋下伏笔。后来邓稼先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一句“友行千里心担忧”让他动容,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更是萦绕在他心头。

之后,他一直关注祖国的科研事业,不仅在战略层面建言献策,还出钱出力组织国内学者赴美进修,帮助高校等科研单位设立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机构。

在美退休后他回到祖国,全职加入清华大学,“坐镇”高等研究院,抓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顶级华人科学家回国效力。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到一线从事专业基础教育,教授大一学生。

2021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杨振宁提到了好友邓稼先时动情地说,他懂他的“共同途”,他用后50年达成他们共同的瞩望。这对老友留下的佳话以及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向两位先生致敬!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100岁杨振宁:比婚姻更牛的,是放弃美国国籍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757110

红星新闻.杨振宁曾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是同事,他的一生挚友是邓稼先,晚年到范曾家看蝈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6308304233020435&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科技   宝山   告别式   王宫   地点   时间   杨振宁   联大   清华大学   物理系   物理   祖国   学术   美国   好友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