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林县东岗乡财粮助理员、东山县政协副主席
东山大地的奋斗者——傅四有
在东山这片奋进的热土上,傅四有的名字恰似日月同辉,如同永恒印记镌刻着东山从解放迈向繁荣的沧桑征程。他将生命奉献于为人民谋福祉的崇高事业,以质朴热忱凝结成与东山百姓休戚与共的精神丰碑。
一、烽火映初心,星光照东山
傅四有(1923~1997.7),1923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东岗(今林州市东岗镇)后郊村的一个平凡家庭。1948年7月,他毅然投身革命工作,1949年1月,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人生便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1949年2月,傅四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担任区财粮助理员。他怀揣着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一路风尘仆仆,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福建漳州。同年9月,他进入云霄县工作,开启了在福建的奋斗征程。
二、扎根建政权,热血铸根基
1950年5月,东山县解放,7月,傅四有被分配到东山县古雷区担任副区长。他深知,新生的政权需要巩固,人民的生活需要改善,而他正是这建设大军中的一员。他走村串户,了解民情,积极组织群众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1.张书田 2.赵锋(郭丹爱人)3.史英萍(谷文昌爱人) 4.李玉仙(张书田爱人) 5.原维德 6.王虎 7.张金川 8.傅四有 1952年5月1日摄于东山岛
1954年4月后,傅四有担任县财委副书记、县委财贸部部长、县委委员等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东山的财政经济工作殚精竭虑。在他的努力下,东山的财政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4月3日,欢送东山县委第一书记郭景周(前排右五)荣调时合影。谷文昌(东山县委书记,前排右四)、樊生林(东山县县长,前排左四)、傅四有(东山县县委财贸部部长,二排右四)等
三、风雨守信念,坚韧志如钢
“文革”期间,傅四有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被下放劳动。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依然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正义终将战胜邪恶。1973年1月后,傅四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担任县粮食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县革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等职。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东山的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入基层,调研粮食生产、供应情况,确保粮食安全;他精心谋划财政收支,为东山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离休情未了,余热映山川
1986年11月,傅四有离休。然而,他并没有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他受聘担任东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县老龄委副主任、县计生协顾问等职。他把对下一代的关爱融入到工作中,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奔走呼号;他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他为计划生育事业出谋划策,为东山的人口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直到1997年7月,傅四有在东山逝世,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傅四有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东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东山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河南省林县南下长江支队英名录》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中,有一支队伍承载着非凡的使命与崇高的荣耀,它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支队伍的根基深深扎根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与太岳两大革命圣地,由英勇的老红军、坚韧的老八路以及解放区内杰出的地方干部和军队与地方武装的精英骨干共同铸就,肩负着接管新解放区政权、开启新时代的重任。
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领导者。中共林县县委书记马兴元,在1949年1月便率先垂范,主动报名南下,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的积极参与热情。林县12个行政区积极响应,几乎每区都贡献了一半的干部,总数达到了114人。这些关键人物包括:马兴元(兼任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组织部长)、蔡良承(组织部长)、郭丹(宣传部长)、杨保成(县委秘书)、郭景周(副县长)、董清晨(县委社会部部长),以及谷文昌、罗全贵、张全金、王虎、张金川、刘成水、袁万昌、王永邦等杰出干部。他们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途,被编入南下区党委第五地委。此外,还有11位巾帼英雄,如郑惠兰、王蓉香、赵锋、李月英、栗秀琴等,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随长江支队南下的还有林县籍在汤阴工作的杨廷英、郭有藩,在淇县工作的李宋保,以及长江支队警卫连的林州籍士兵张春山、李官全等34人。同时期,还有冀南三地委委员兼河北省成磁县县委书记万达、李富华等林县籍干部,他们则从河北省南下湖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长江支队五大队三中队南下行军大事记,记录了他们的英勇与艰辛:
长江支队的南下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历经9个月行军,艰苦跋涉6000里,途经8个省(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65个县,穿越了千山万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福建龙溪地区。
当时的南下干部绝大多数是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大姑娘,当年风华正茂的优秀太行、太岳儿女,如今大多已离世,160多位林县籍南下队员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永远献给了福建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作为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见证,其组建与南下历程,不仅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END -
微信公众号ID:LinzhouInfo
参考资料:
1.《回望太行》(主编 未金林、杨州毅 副主编 张国声、贾少杰等)
2.林州市新闻中心《长江支队林县籍队员追记》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