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字子通,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历经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齐王曹芳四朝,蒋济既是曹魏开国元勋,又是司马懿的密友。但最后却被司马仲达给耍了,蒋济自觉对不起曹魏,更不对不起群臣和勋贵,半年后就郁郁而终,实际上,蒋济就是窝囊死的。
蒋济本身家世不高,但其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与勤奋好学的品质 ,年少时便在江淮地区名声响亮。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蒋济凭借自身才华踏入仕途,在地方上积累着政治经验与声誉,逐渐崭露头角。最初为楚国计吏,这是州郡中掌簿籍并每年向朝廷上计的官员,既是极为重要,又是一条快速上升通道,这为他入了曹操幕府烙下重要的印记。
蒋济不是曹操嫡系出身,直到赤壁大战后的建安十四年,21岁的蒋济才第一见到了55岁的曹操,当时,曹操为了防范孙权侵犯淮南,打算把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可行不可行,蒋济执意反对,意思是百姓故土难离,一旦内迁势必引发动乱,再者现在你的实力远胜孙权,完全没有必要内迁,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民众,结果正如蒋济所料,淮南一代百姓因为都跑到孙权那里去了。曹操因此对蒋济刮目相看,于是曹操以温恢为扬州刺史,蒋济任丹阳太守。 后为扬州别驾。
建安十八年,曹操命司马懿为丞相东曹属和丞相主簿,蒋济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二人共为丞相府的属官。就此27岁的蒋济开始和36岁司马懿开始了近40年的共事生涯,可以说二人彼此十分欣赏,司马懿对于寒门出身的蒋济的才华十分钦佩,蒋济对司马懿能力也是十分看重。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曹军主力屯兵扬州驻防,关羽此时围攻襄樊。 于禁率军救援但全军覆灭,曹操惶恐之下有意迁都。蒋济和司马懿却联手劝阻,曹操于是采纳二人意见,派人联络孙权,孙权于是命吕蒙袭取荆州,成功解襄樊之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任魏王,蒋济任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出任东散骑常侍,司马懿为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地位明显高于蒋济。
在黄初三年,曹丕以孙权叛盟为理由,不顾司马懿强烈反对,兵分三路大举攻东吴,曹丕命曹仁率兵进攻吴之濡须口,副将蒋济则负责领兵向东攻取羡溪用以分散吴军主力,驻守濡须口的吴将朱桓中计,于是分兵驰援羡溪。曹仁随即率大军直扑濡须口。朱桓以城中仅余的五千人坚守不战。当时曹仁派其子曹泰督军攻城,另一面打算攻取朱桓的兵士妻儿所在的江中的沙州岛,蒋济虽然是文官,但却颇通兵法,他认为如果魏军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危险。但曹仁不听,最终果然被击败,事后蒋济因功授命为东中郎将,代领曹仁的军队。战后被征召回朝为尚书。
黄初七年,曹丕驾崩之前,令骠骑将军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在曹丕一朝,蒋济并不出彩,曹叡继位后,蒋济赐爵关内侯,太和二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诱曹休进攻皖城,蒋济认为曹休深入东吴有危险,且朱然会从后袭击,建议不要出兵,曹休不听继续前进,接着蒋济察觉东吴有东进围歼曹休之势,向曹叡建议派援兵,曹叡就让贾逵率部援救,可惜为时已晚,曹休在石亭被陆逊伏击战败,多亏贾逵援军赶到才避免全军覆没,事后蒋济升迁为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中护军一职虽位不比上卿,但职权颇重,除了在军中总统诸将,执掌禁卫外,另有负责选任武官的权力。当时选任武官存在行贿之风,蒋济未能洁身自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民间甚至有歌谣讽刺军官行贿买官之事。司马懿与其闲谈时提及此事,蒋济以玩笑话回应。
景初三年,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蒋济此时刚刚五十一岁,如果能担任托孤大臣,既不过于年轻,也非老迈可欺,其年龄优势相对于王凌、司马懿这俩奔七的,满宠这个奔八的,实在是太过明显,但曹叡没有考虑蒋济。
而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后又升迁为太尉。蒋济和司马懿,这个时候把所有和他们同时期的武官都熬死了,甚至把小一辈的曹休,夏侯尚,曹爽也都熬死了。到了曹芳继位的时候,军方四朝元老,就这么俩。
曹爽此时欲排挤司马懿,于是向曹芳进言,改任司马懿太傅,实际上是将司马懿排挤出了尚书台,即“录尚书事”的职权被剥夺,只剩下了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即他统领禁军的权力还在。实际上被罢黜军权的不仅仅是司马懿,还有蒋济,因为在曹爽看来,蒋济与司马懿是一党,曹芳即位后,蒋济为领军将军,此时却被加封为太尉,实际上是将在禁军岗位上干了近十年的蒋济也排挤出禁军了。这个时候曹爽把朝堂两个大佬都给得罪了。用现在的观点看,曹爽对司马懿和蒋济的安排都是提半级养老。对这种安排,这二人自然不满。
除此之外,曹爽又司马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知道曹爽不安好心,为此韬光养晦,称病不出,而此时曹爽专权,其党羽丁谧、邓飏等人随意更改法度,蒋济上书劝阻却未被听从。
《三国志 蒋济传》中对此记载:“蒋济、高柔、孙礼、王观,皆魏之大臣,激于曹爽专政而辅司马懿以诛爽。爽诛,懿专政,而篡弑之形成矣。济盖深悔之,故发病而没。”“蒋济素有众望,不在陈群之下。”一句话,曹爽站到了所有功勋重臣的对立面,所以即便没有司马懿动手,其他重臣也肯定有动手的,司马懿不过是先下手罢了。
在当时世的重臣里,蒋济资历虽不及满宠,但却厚过司马懿、王凌、高柔、崔林、郑袤、王祥等多数人,先是久镇扬州,又在明帝朝长期担任中护军,使他在淮南乃至全国军中都有可观的影响力,历史上司马懿政变成功,蒋济的站队是一块很重的砝码。
再就是蒋济虽然四朝老臣,但实际官职并不高,他不是曹丕的亲信,更不是曹叡的亲信。和司马懿没法比,但也是一个能人,水平自认很高,可官职一直不动,这谁受得了,所以他对司马懿的行为是支持和纵容的。
正始十年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蒋济跟随出兵洛水浮桥,讨伐曹爽。可以说,是蒋济与司马懿联手发动了政变,最后蒋济的一封信,曹爽就降了。而司马懿把曹爽夷灭三族,蒋济因功晋封都乡侯,可他想要的没有得到,郁闷到拒绝了所有封赏。
起初,蒋济或许认为司马懿是为了铲除专权的曹爽,恢复曹魏政权的稳定,他与司马懿共同辅政。但司马懿成功诛杀曹爽后,蒋济才发现自己被利用,司马懿的真正目的是夺取朝堂大权。蒋济因此内心愧疚自责,坚决推辞却未被准许,难道蒋济知不知道司马懿政变后要专政。他肯定知道,政变成功后必将进行权利分割,分割者就是政变领导者,而司马懿必将做大,专政。但蒋济没有想到司马懿会杀人,更没有想到会赢家通吃。
当然,蒋济也应该知道事后没办法制衡司马,但专政后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 毕竟事有轻重缓急,当时最急迫的事情是曹爽专政乱权,不让曹爽不再独霸专行而已,当时他只有帮助司马懿政变夺权再说,可最后结果显然不是蒋济所愿意看到的。
从此以后,蒋济一直活在忧愤之中,这种内心的煎熬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半年之后蒋济在忧愤中离世,享年61岁 。谥景侯。实际上就是气死的,正常情况下应该还有得活。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