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卖身”博裕,外资溢价时代终结,瑞幸偷偷笑了



40亿美元!星巴克正式交出中国市场的钥匙。谁也没想到,改写咖啡行业规则,竟是一群云南咖农。


时间倒退回11月4日,一纸公告震动消费投资圈:

星巴克宣布以40亿美元的企业估值,将中国业务60%股权卖给博裕资本,创下外资餐饮品牌在华最大规模股权交易。



而这也代表,星巴克中国正式“易主”,从此要和“博裕资本”一起,合资在中国卖咖啡。


这条新闻看似只是一个商业合作,但却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绝非简单的股权变更,而是整个咖啡行业一次非常重要的拐点。


因为这件事背后,不只是咖啡市场的争夺,还暗藏一个更深的现实——全球咖啡行业的话语权,正在被重新定义。




1999年,星巴克在上海南京东路,落下中国市场的第一枚棋子时,恐怕未曾预料到,这家带着美式咖啡文化印记的门店,会在二十多年后裂变为一个拥有8000家门店的商业帝国。


作为国内咖啡市场的启蒙者,星巴克一度成为“小资”二字的代名词——

在商场逛街,手握一杯印着绿色美人鱼logo的纸杯,是一种身份;将精心构图的星冰乐照片po在社交媒体上,是仪式。



但商业神话的光环之下,是双重压力的夹击。



一方面,伴随规模扩张,星巴克的门店变得随处可见,它的稀缺性和符号价值被不断削弱。


另一方面,经济下行让消费者的咖啡支出更趋理性。同样是咖啡,瑞幸卖9块9,库迪咖啡买一送一,蜜雪冰城卖咖啡,就连便利店都在卷咖啡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动辄三四十星巴克,多少显得有些鸡肋了。


于是,星巴克逐渐从曾经的“小资必备”,变成了“中产过气”。


据最新财报,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区同店销售仅增长1%。


而2025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更是令市场哗然——

营收仅微涨5%,净利润却遭遇断崖式下跌,缩水幅度高达85%。其市场份额更是萎缩至14%,连瑞幸35%的份额都追不上。


以上种种,直接折射出星巴克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显著颓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拥超24000家门店的瑞幸咖啡,已然成为新的市场龙头。


星巴克的改变,迫在眉睫。



对于星巴克的“拱手让权”,有人认为是星巴克终于“认输”。


实则不然。


相比于“卖身”,星巴克与博裕资本的联手,更像是一场精准的 “借力打力”。



或许有人不清楚,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它是一家由前高盛高管马蔚华、阿里巴巴前高管马云等人,于 2010 年创立的私募巨头。


从下沉市场王者蜜雪冰城,到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从快递黑马极兔速递,到高端零售标杆SKP,都有它的投资,堪称中国消费市场的“隐形操盘手”。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接手星巴克,博裕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提出「三三制」。


30%门店转为加盟模式,重点下沉至三、四线城市;30%供应链本土化,云南咖啡豆采购比例从原来的12%提升至40%;与美团、抖音共建「30分钟咖啡圈」。


其中,提升“云南咖啡豆”采购比例这一举措,更是直指星巴克痛点。


要知道,在早期,国内咖啡豆一直依赖欧美进口。


即便一颗咖啡豆都不种,但光靠品牌包装、行业标准和期货市场,就把定价权捏得死死的,赚走了大头利润。


为破局,云南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直接搞了个咖啡界的“种子银行”,把全球优质品种都收集齐了,硬是把育种时间从30年压缩到10年。


而这一举措,也让云南咖啡彻底翻身——不仅品质直接对标国际精品咖啡,价格还比同级别的进口豆便宜四分之一。



星巴克不是没有察觉,但采购比例长期卡在12%的低位。


直到瑞幸、库迪、蜜雪等茶饮品牌,借着云南咖啡的成本优势,用高性价比冲击咖啡市场,才让星巴克彻底认清现实。


而博裕资本接盘后的打法也很清晰:

直接复制瑞幸、库迪那一套,靠云南咖啡的规模化优势降低30%原料成本,推出普惠产品,在保持50%毛利的同时冲刺2万家门店——现在星巴克中国门店的数量为近8000 家。


而瑞幸已经27000家店,今年底可能冲3万。



很明显,面对困局,星巴克这头“大象”终于开始努力转身。


正如一网友所说:“星巴克给博裕60%的控股权,看似放权,实则是‘换取更大的生存权’。”




星巴克与博裕的这次联手,或许将被视为商业文明的一个分水岭。


不仅揭示了国际巨头的战略退让,更暗藏着一个产业权力的悄然转移——标志着全球咖啡秩序,开始从“西方定价”转向“东方定义”的时代转折。


而星巴克的困境与转型,更是全球消费文明迭代的一个缩影,这揭示了一个本质规律。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变化本身,而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去应对全新的游戏规则。


但另一方面,这桩合作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博裕没有要求将星巴克变成“中式茶馆”,而星巴克也未将博裕视为“钱袋子”,而是建立起联合创新中心,让彼此在碰撞中长出第三种可能,在变化中找到共生的支点。



正如有人所说:“星巴克需要新增长,博裕需要国际背书。博裕接盘星巴克中国,与其说是中国资本崛起的象征,更像是一次双向救赎。”


我深感认同。


当跨国巨头放下身段,与本土资本平等对话,当投资者超越财务回报,追求价值共创。或许,这才是应对变局最高级的智慧。



这场商业联姻的终章尚未书写,但可以预见的是,15元一杯的星巴克时代,正在不远处。


-END-


参考资料:

1.联商网《“卖身”博裕,星巴克中国还能重回巅峰吗?》

2.私董北斗《星巴克中国易主:持有60%股权的博裕,到底是谁?》

3.金财智联《星巴克中国的“新合伙人”,博裕资本是什么来头?》

4.商业地产志《星巴克中国「卖身」博裕:高价咖啡,迎来终章?》

作者:杨欢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美食   溢价   中国   外资   时代   咖啡   云南   资本   咖啡豆   市场   股权   巨头   商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