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传2噩耗!香港知名演员第四任妻子突然离世,前一天打了流感针

10月28日凌晨,许绍雄因癌症多器官衰竭离世,享年76岁,距离77岁生日只剩7天。同一天,关海山的第四任妻子曾娣蓉也突然离世。两个噩耗叠加,让人猝不及防。

但真正让我心里一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曾娣蓉去世前那个细节——打流感针的前一天,她还开开心心玩游戏;打完针第二天,人就没了。

这不是巧合那么简单。

疫苗的"时间差"陷阱

关海山的徒弟艾威说,两周前他还带着鸡去探望师母,那时她心情很好,说话中气十足。谁能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

时间线非常清晰:打流感针前几天,身体完全正常;打完针第二天,身体不适送医;诊断结果是心脏积水、心血管小撕裂,最终抢救无效。

我不是医学专家,但这个时间节点太敏感了。流感疫苗和心血管问题之间有没有关联?医学界一直在争论。有研究说疫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有案例显示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在于,曾娣蓉是不是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她打针前做过评估吗?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很多人把疫苗当成"保命符",以为打了就万事大吉。但医学从来不是百分百的事,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任何医疗干预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艾威的2024:两次送别,两种无力

66岁的艾威,今年经历了什么?

5月,他花光积蓄甚至欠债百万,日夜照顾也没能救回患病的妻子陈美龄。那是他的前妻,因为对方沉迷打麻将他曾失望离婚,但2022年两人在《再见爱人2》重新走到一起。刚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陈美龄就因家族遗传的多囊肝、多囊肾撒手人寰。

10月,师母曾娣蓉又突然去世。

一年之内,两次面对至亲离世,这种打击不是"节哀顺变"四个字能安慰的。更残酷的是,艾威在陈美龄身上已经倾尽全力了——花光积蓄、欠债百万、日夜照顾,但疾病面前,钱和爱都显得那么无力。

这让我想到一个扎心的问题:我们到底能为生命做些什么?

艾威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曾娣蓉的朋友说她打针前还开开心心的,但该走的还是走了。生命的脆弱性,不会因为你有钱、有爱、有准备就网开一面。

老年人的疫苗困局

说回流感疫苗这件事。

每年一到秋冬季,各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都在呼吁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逻辑看起来很完美:老年人免疫力弱,得了流感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所以要提前预防。

但预防的前提是什么?是充分评估。

曾娣蓉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打疫苗不是去超市买东西,付了钱就能保平安。它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需要体检排查基础疾病,需要评估风险收益比。

可现实是什么?很多社区接种点就像流水线,排队、登记、打针、走人。有几个医生会认真问你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有几个老人知道自己心血管有没有问题?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把预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超过60%。也就是说,十个老人里至少六个有心血管问题,但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接种,风险有多大?

香港娱乐圈的"死亡季"

把镜头拉远一点看,今年港圈的死讯有点多。

许绍雄、曾娣蓉,再往前数还有其他老艺人相继离世。这一代香港演员,很多都已经七八十岁了,正是疾病高发期。

但我想说的不是他们的离开,而是他们这一代人面对死亡的态度。

许绍雄知道自己癌症晚期,但还在坚持工作;曾娣蓉两周前还心情很好地和艾威聊天;陈美龄患病期间,艾威不离不弃。这些老一辈香港人,有种特别的韧性和豁达。

可这种豁达背后,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他们对现代医疗体系的认知,可能跟不上时代了。

打流感针、做体检、看医生,这些事情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可能就是"例行公事"。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需要"精准化、个性化"的阶段了。同样一支疫苗,对不同人的影响可能天差地别。

这盘棋怎么下?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老年人接种疫苗前,必须做全面体检。不是走形式的那种,而是真正的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全套检查。有基础疾病的,要让医生评估风险。

其次,医疗机构要建立接种后追踪机制。打完疫苗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前三天尤其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立即就医。

再次,家属要有基本的医学常识。不能把老人送去打针就不管了,要知道什么情况需要警惕,什么症状必须马上送医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预防"这个词的含义。

预防不是盲目干预,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把责任全推给疫苗或医生。真正的预防,是在充分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选择。

生命教育的缺失

艾威今年66岁,经历两次至亲离世后,他会怎么看待生命?

文章最后那句话说得好:"今日不知明日事,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这听起来像鸡汤,但其实是大实话。

我们这个社会,太缺乏生命教育了。

大家都在忙着赚钱、买房、卷孩子,很少有人停下来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面对死亡,我们该如何准备?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曾娣蓉的突然离世,给了所有人一个警醒:死亡不会提前通知你。它可能在你打完流感针的第二天到来,可能在你开开心心玩游戏的第三天敲门。

所以,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大的启示不是"要不要打疫苗",而是"怎么活着"。

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不是让你消极厌世,而是让你珍惜当下。该说的话赶紧说,该做的事抓紧做,该爱的人用力爱。不要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

写在最后

一天两则死讯,让人唏嘘。

许绍雄的离世,是疾病的必然;曾娣蓉的离世,带着太多疑问。但无论如何,两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留下的人还要继续走下去。

艾威今年经历的这一切,可能很多人这辈子都不会遇到。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置身事外。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面对疾病和死亡,这是逃不掉的命运。

区别只在于:你准备好了吗?

打疫苗要评估风险,看医生要充分沟通,照顾家人要有医学常识,面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的教训。

说白了,生命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少留遗憾。

希望曾娣蓉一路走好,也希望所有还活着的人,都能好好活着。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娱乐   香港   噩耗   流感   妻子   演员   知名   疫苗   生命   疾病   老年人   心血管   风险   花光   医生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