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提问李光耀:印度该怎样崛起?李光耀:没有人能改变印度

印度之望:潜力初现难掩忧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光耀刚带队搞新加坡独立,对亚洲各国都抱点希望。印度呢,作为人口大国,资源多,土地广,尼赫鲁那会儿推五年计划,建厂子、搞工业,看起来挺有气势。李光耀去过德里几次,早年觉得印度能成大器。

想想看,印度有那么多聪明人,工程师、医生一抓一大把,硅谷里印度裔高管到处是,谷歌、微软都出过印度老板。这不光是运气,印度教育底子厚,理工学院培养出一堆人才。要是能把这些潜力用上,印度经济早该起飞了。毕竟,印度独立后,民主制度立得稳,宪法里写着平等啥的,表面上看比不少国家强。

七十年代,英迪拉·甘地上台,土地改革、银行国有化,一系列动作让穷人有点盼头。李光耀观察下来,觉得印度有底气,人口红利摆那儿,年轻人多,劳动力便宜。要是政策对头,印度制造业能追上东亚。八十年代,印度开始对外开放,软件业冒头,班加罗尔变成IT中心,外资涌进来,赚了不少美元。

李光耀在书里提过,印度软件出口全球第一,这事干得漂亮。九十年代,曼莫汉·辛格推经济自由化,取消许可证制度,GDP增速蹿到7%以上,外界都说印度要弯道超车。中国那时候也改革,但印度靠民主、市场,路径不一样,却也有效。

进入新世纪,莫迪上台后,喊“印度制造”,建高铁、推数字支付,手机普及率高得吓人。2023年,印度GDP超3万亿美元,稳坐世界第五,年轻人创业热,初创公司估值破天。潜力这块,印度真不缺,农业大国转工业,服务业全球领先,制药业出口疫苗救了不少国。

这些年,印度和中国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双边合作稳当,互补性强。中国出口机器设备,印度卖软件服务,两边都受益。李光耀要是活着,看到印度航天发射成功、月球车着陆,肯定得承认,这国家有硬实力。

不过,潜力是潜力,但光有不等于能用上。印度人口14亿,消费市场巨大,麦当劳、可口可乐在那儿赚翻。要是内需拉动好,经济循环就顺了。可惜,潜力再大,也得看怎么转化。李光耀早年乐观,就是因为看到这些闪光点,但后来他变卦了。不是印度没本钱,而是那些老问题卡脖子。

印度之困:碎片纠缠难解局

李光耀那句“没有人能改变印度”,听着扎心,但他说得有道理。印度看着统一,其实内部碎成一锅粥。语言这事儿,先说说。宪法认22种官方语言,每种上百万人在用。北方说印地语,南边泰米尔语,中间还有孟加拉语啥的。总理讲话,全国一半人听不懂,得层层翻译,政策到地方变味。

结果呢,中央想推个教育改革,下面邦政府各说各的,执行起来一塌糊涂。宗教更麻烦,印度教占多数,穆斯林近两亿,锡克教、基督教、佛教挤一块。牛肉这小事,就能闹大街。印度教不吃牛,穆斯林吃,节日一碰头,冲突就起。

种姓制度,法律早废了,但民间还管用。高种姓低种姓,结婚、工作、吃饭都分层。低种姓想上位,难如登天,公务员里高种姓占大头。人才就这样被卡住,印度理工学院出的人才,跑硅谷去了,回国办厂还得过审批关。地方主义也猛,各邦眼里只有自家地盘。

中央想修跨邦公路,征地谈十年,哪个邦不满意,就堵工期。英国殖民时,边界画得乱七八糟,锡金并进来到现在还有人闹独立。体制上,官僚低效是老毛病。审批盖几十个章,每层都得打点,建厂三年起步。新加坡商人去印度投资,钱花在手续上比厂子还多。

李光耀在书里写,印度行政像老牛拉车,慢吞吞。腐败呢,不是个人问题,是系统病。官员公私不分,小恩小惠成常态。教育资源歪斜,高种姓孩子上私校,学英语编程,低种姓农村娃,教室挤40人,老师工资扣一半,课本破破烂烂。结果,底层翻身路窄,社会流动性差。跟中国比,印度民主多,但决策散。

咱们这儿中央统筹,基建高铁几年一条龙,印度德里地铁修了20年,还在闹腾。这些困局,不是一朝一夕。人口多样本是优势,转头成负担。2000多个民族,文化传统各异,统一难。

经济上,农业占大头,农民小块地,效率低。工业化慢,依赖进口零件,手机组装是组装,核心技术外来。李光耀观察40年,从尼赫鲁到莫迪,都卡在这些点上。改革喊得响,落地难。莫迪推GST税改,好几年才稳,邦间还扯皮。

疫情时,疫苗分发卡在邦协调上,中央运过去,地方不接。总而言之,印度之困在碎片,语言宗教种姓地方体制,层层缠绕,像绳子打死结。解不开,就动弹不得。

印度之路:变革渐进待时来

李光耀不是看死印度,他的话是警钟,提醒得先治内伤。中国崛起,靠集中力量办大事,印度民主制,得另辟蹊径。莫迪这些年干了不少实事,数字化印度,Aadhaar卡覆盖13亿人,银行账户开户方便,腐败少点。基础设施补课,公路网扩到500万公里,高铁项目落地,孟买-艾哈迈达巴德线2022年动工。

教育上,推新政策,母语教学,理工加强,女童入学率升到90%。经济增速稳6%以上,2024年超日本成第三大购力平价经济体。中印合作是关键,RCEP框架下,贸易顺风车开,印度出口纺织药,中国投基建。

人才回流有点苗头,硅谷印度人带技术回家,办独角兽公司。种姓问题,法律严打歧视,配额制让低种姓进大学公务员,比例到25%。宗教冲突,政府调解多,穆斯林福利计划覆盖上亿。语言上,英语桥接南北,IT业靠它全球接单。

地方主义,联邦制下,邦权大,但中央财政拉动,项目落地率升。官僚改革,推电子政务,审批在线,盖章少一半。腐败指数改善,透明国际排第85,比前低。跟中国学,印度推一带一路式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里是创始成员。

未来路长,但有转机。人口老龄化前,红利还有20年,用好就能弯道。气候变化,印度太阳能装机世界第一,绿色转型快。外交上,中印边界谈,经济对话多,稳定大局。李光耀书里说,印度若拆墙,谁挡不住。拆法呢,渐进式。

教育公平先,砸钱乡村校,老师工资涨。种姓淡化,媒体宣传平等,年轻人结婚不看出身。体制精简,砍冗员,绩效考核。地方协调,财税分成调,邦有动力。总的,印度之路在变革,得一步步。不是没人变,是得对人下手。

学者问崛起,李光耀答没人改,不是绝望,是现实。中国经验可借鉴,但印度体量大,民主复杂,得因地制宜。展望下,2050年印度GDP或超中国,但前提是治好内疾。接地气讲,这国家像大船,风浪多,但舵手稳,乘客齐心,就能靠岸。路漫漫,慢慢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财经   印度   学者   种姓   穆斯林   中国   潜力   硅谷   印度教   经济   德里   地方主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