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2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成效。从“三线一单”到“全域覆盖”,从“纸上蓝图”到“数字落地”,江苏正在用一套精准、科学、可操作的生态管控体系,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一单元一清单
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自202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出《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来,这项被简称为“分区管控”的制度,正在成为江苏协调发展和保护的“绿色密码”。
由于各地区生态禀赋、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过去全省统一执行同一要求的生态环境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精细化治理需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要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生态环境“硬约束”,落实到不同的管控单元,每个单元都设有个性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现精准施策、科学治污。
今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立和高效运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还配套制定了《实施细则》。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杨凯介绍,《实施细则》包括方案制定发布、系统建设、调整更新、实施应用、跟踪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共提出十八条具体要求,形成“方案+细则+平台+考核”的全链条制度框架。这也标志着全省生态环境管理进入“分区分类、精细精准、预防为主、协同高效”的环境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与此同时,全省国土空间被划分为4570个环境管控单元,包括4268个陆域单元和302个海域单元,每一个单元都配套一张“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哪些项目可以进、哪些行为被禁止,实现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关口前移。
一套智慧系统 实现精准管控
如果说分区是画框,那么平台就是让框“活起来”的神经中枢。“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综合服务”平台,正是这一制度落地的重要支撑。
打开平台,江苏地图被一个个绿色、红色、黄色的图斑填满,分别代表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管控单元。该系统整合了全省4570个管控单元的矢量数据,打通国家、省、市和外部门数据归集共享通道,接入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视频感知等多源数据,形成“智慧一张图”。平台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管控单元信息查询、选址选线环境可行性辅助分析等公共服务,实现了“环境容量预估”和“项目准入预判”等功能。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陈媛介绍,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超6700个,累计访问13.3万人次,生成分析报告2.9万份,实现了管控规则“一手清”、研判结果“一键查”。
一方碧水蓝天,见证治理成效
制度好不好,关键看成效。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沈红军告诉记者,制度实施几年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善,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水更清了:“十四五”以来,我省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已连续3年达到优级水平,2025年1—8月,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2.4%。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全线保持Ⅱ类,京杭大运河水质总体为优。
天更蓝了: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以省为单位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25年1—8月,PM2.5平均浓度继续保持改善。
生态“朋友圈”更大了:生态质量连续四年稳定在“二类”,对水质极度敏感的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国淡水蛏、背瘤丽蚌在全省多地检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生态韧性进一步增强。
这些数字背后,是102个线性工程主动优化选址、避让生态空间,是281个高污染项目被否决或优化,更是202个重要生态空间得到系统保护。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磊介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助于优化全省发展保护格局、引导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一条绿色道路,通向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不仅着眼于生态环境准入约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集成。比如南京、南通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率先完成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江苏园区经济特色鲜明,产业园区也成为生态环境管控的重点。我省将16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纳入重点管控单元,将园区规划环评确定的环境质量、排放总量、准入清单、监管任务等全面纳入平台监管落实,同时通过“一企一档”将驻园企业的排污许可、执法检查等信息进行集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在项目准入研判、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单元划定之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建立起动态更新和定期调整机制,保证分区管控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每年我们会进行年度跟踪评估,每5年做一次大体检。”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主任庄新文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已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五年评估工作,在国家跟踪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增设数据系统集成、区域流域管理两项特色评价指标。
更重要的是,分区管控正深度融入地方立法,《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均已纳入分区管控有关要求。
用“边界”开辟“新境”
没有约束的发展没有未来,没有智慧的保护难以持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套看似“限制发展”的制度,实质是在更高水平上“解锁发展”。它用科学和数字为决策赋能,用规则和透明为企业引路,用生态和价值为人民添福。
未来,江苏还将根据五年评估结果动态更新管控要求,进一步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让“绿色标尺”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把这把看不见的尺子,量出了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也量出了我们与美好环境之间的距离——它正悄悄融入日常,让天更蓝、水更清,也让美丽江苏的未来更加清晰可期。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郑伟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