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飙升下的国内黄金珠宝消费市场:变局中如何锻造新竞争力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金饰市场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与人口结构变迁的双重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轨迹——需求吨数持续下行,消费金额却逆势增长。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中国黄金消费逻辑的根本转变,也折射出产业在高金价环境下的自适应与创新活力。

01

数据背后的真相:

价涨量缩

市场韧性凸显


自2013年消费量见顶以来,中国金饰需求以吨数计累计下降49%,但消费总额不降反升。2025年上半年,全国金银珠宝零售额达1,948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6月单月零售额287亿元,增长6.1%。尤其是一季度居民金饰支出约840亿元,环比大幅增长29%。

这清晰表明,消费者并未因金价高企而缩减预算,反而通过调整产品组合、转变消费动机,维持了市场的整体活力

02

消费主体蜕变:

年轻化/日常化

成为新引擎

调查显示,81%的中国消费者拥有足金首饰,即使在18-24岁的年轻人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2%。年轻人正成为金饰消费的中坚力量。

消费动机也从传统婚庆、节庆场景,显著转向“自购自戴”和“悦己消费”,占比高达79%。金饰不仅是礼赠佳品,更是年轻人彰显个性与投资保值的双重选择。这一转变推动市场从仪式性消费转向日常化、多元化,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买黄金首饰,成了年轻人的新潮流。(图/图虫创意)

03

周期与结构:

双因素交织下

的需求重构

金饰需求波动受周期与结构双重影响。短期来看,需求与3-4年的库存周期高度相关,经济增速和货币流动性直接影响消费意愿。当前M1走势仍显低迷,抑制了部分消费力。

更根本的是,结婚登记数与新生儿数量自2013年起持续下降,直接弱化了婚庆与礼赠需求。传统需求基础削弱,迫使行业寻找新动能,日常消费与投资保值属性因此被强化

04

工艺革新:

古法金与硬足金

撬动市场新增量

面对高金价,行业凭借工艺与设计创新打开新局面。古法金通过空心、薄壁等工艺实现“轻量化+高价值感”,既降低克重,又保持视觉厚重感,2024年已占整体金饰市场30%以上,成为年轻女性首选。硬足金饰品带来“硬、轻、亮”全新体验感,以及精巧百变的造型,则契合当下年轻人对时尚与态度的双重追求与表达。

品牌加速产品迭代,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提升文化附加值与审美辨识度。婚庆系列与日常小件并行发展,在巩固刚性场景的同时,拓宽了日常佩戴市场。

05

政策奠基:

市场化改革

塑造现代格局

政策变革是市场现代化的关键推手。2001年中国取消黄金统购统销,次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逐步形成以Au9999为基准的透明定价体系。统一的价格机制与数据统计口径,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国家统计局与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可相互印证,反映出市场化制度体系的有效性。

06

产业链进化:

从规模扩张

到价值挖掘

黄金产业链涵盖上游开采冶炼、中游加工制造、下游零售三环节。在“量减价增”背景下,零售门店数量收缩,行业整合加速。

龙头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强化供应链控制,覆盖从原料到零售的全链条,提升抗风险能力。终端经营更加注重客单价、库存周转和设计创新,单店盈利模型逐步替代规模扩张逻辑。

07

趋势展望:

价值坚挺下的

转型与突围

中国金饰市场正经历深度转型,需求量的收缩反映周期与人口现实,消费额的增长则体现黄金保值属性的认可度和行业创新成效。

在政策搭建的市场化框架下,产业链通过协同创新维持了高金价环境下的韧性。金饰已从传统婚庆礼品,转变为集投资、文化表达与个性消费于一体的多维商品。这一转变不仅揭示出行业的适应能力,也映射了中国消费市场在社会变迁中的深层逻辑——黄金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财富、安全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时尚   金价   竞争力   国内   黄金珠宝   金饰   市场   需求   中国   足金   黄金   行业   日常   吨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