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江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波动下降,我省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存在疫情传播风险,防控工作仍不能松劲。
康敏提醒,外出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在户外活动穿着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水”,防止被叮咬。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可疑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伊蚊偏好在小型洁净水体中繁殖。翻盆倒罐清积水,特别是清理各类容器积水,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础。基孔肯雅热是可以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来进行预防。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号召,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工作,主动挂蚊帐、装纱窗、清积水、清垃圾,结合实际点蚊香、出门涂驱蚊水、灭成蚊;积极践行“1130”防蚊灭蚊行动:上下班1分钟清积水,每周1次大扫除,每天3分钟排查孳生地,携手共建无蚊场所,筑牢群防群控防线,共建共享健康美好家园。
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10月17日16时联合发布
广东蚊子活跃度气象指数
预计
未来一周广东大部市县蚊子活跃
基孔肯雅热通过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
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
和皮疹为主要特征
如不小心感染,如何护理?
↓↓↓
不小心中招,如何护理?
1.体温管理
体温超过39°C时均需积极降温,但禁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一天用药不超过4次),退烧药与感冒药尽量不要叠加使用。
2.液体补充
积极预防脱水,可予口服补液盐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每日摄入量不少于2000毫升;若呕吐频繁无法进食,需静脉补液。
3.隔离与防护
发病后5天内是病毒血症期,需做好防蚊措施,严格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再次叮咬后传播给他人。
4.重点观察
特殊人群如有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加强防护。
安全用药清单
在明确诊断并遵从医嘱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退热镇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当体温超过38.5℃或感到明显头痛、关节痛时,对乙酰氨基酚是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
2.舒缓皮疹:外涂内服来帮忙。对于皮肤出现的瘙痒性皮疹,可以:
外用:涂抹炉甘石洗剂,能有效收敛、止痒。
口服:如果瘙痒严重影响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以减轻过敏反应。
来源:蓬江发布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