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衡阳丨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制作技艺

▲市级传承人贺元甲在熬制膏药。

膏药,旧称薄贴,是中国传统中药的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内病外治,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效立应。《黄帝内经》《神农本草》《难经》《医宗金鉴》等古今中外医药文献、著作中都有详细记载。

黑膏药是传统膏药的重要一种,源于魏晋,兴盛于明清,清朝已经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中医外治之一。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作为黑膏药的典型代表,其制作技艺历经八代,有210多年的历史。

清朝嘉庆年间,一宫廷御医流落到现今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并带来宫廷膏药秘方和医治办法。当地绅士贺仕斌拜其为师,得其真传,取名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并遵照祖训,在贺氏家属中口授身传。第七代传人贺元甲创办祁东县源嘉民间自然疗法医药研究所,改良组方和实践方式,获国家专利,并以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治病救人,为百姓带来福祉,成为民间传统中药品牌。

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组方独特,药效精准。由重楼、竹节三七、荞麦三七、水田七、云南三七、滕三七、血三七等32味名贵中草动植物药熬制而成。其熬制工序复杂、精细。主要工序有选材、浸泡、熬药油、去渣、炼丹、收膏、去火毒、上贴、覆膜等。为使药效发挥到极致,制膏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选药、浸泡、火候、季节、气温、湿度等。其医治方法严格遵循传统中医疗法,望、闻、问、切,人文关怀与药物治疗同步,对症敷贴。

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乌黑发亮、油润细腻、滴水成珠,摊涂均匀,热则绵软,凉则甚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规格为15cm×18cm,一贴净重60克,可反复使用五日,药力不减。药效通过渗透皮肤毛孔血液直击病灶,通利脏腑筋骨,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散结、活血祛瘀、消胀除痛、强筋壮骨等标本兼治的独特功效。

贺氏脏腑筋骨消痛膏是骨风湿科、骨伤科、妇科等痼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骨伤科、骨风湿、肠胃炎、痛经、各种腹泻、骨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种疼痛性痼疾顽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老少患者皆宜;且经中医药管理机构质检和长期临床实践充分验证,无毒副作用。

该项目生产实践单位为祁东县源嘉民间自然疗法医药研究所,保护单位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贺元甲。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吟吟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养生   脏腑   筋骨   技艺   衡阳   膏药   祁东县   衡阳市   药效   民间   医药   自然疗法   痼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