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物竞发!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4月13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安徽赛区发明创新类项目特等奖评选在合肥现代科技馆火热开赛。经初赛评选,从全省800多项参赛项目中,选拔出14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在这里,选手们将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展现青春风采,追逐着科技梦想。特等奖获奖者,将代表安徽参加全国现场评选(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国区路演答辩),全国特等奖项目将代表中国参加2025年度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少年水奖评选。
“各位评委老师好,这是我们团队发明的利用水龙头中流动水的动能发电并提示节水的LED灯系统。它通过水利发电开发低成本智能节水装置,采用螺旋式满轮,小型永碗直流发电机供电,并通过高精度水流传感器,监测用户用水量并由LED灯照明模块向用户发出提示。”作为第一组出场的团队,来自怀远一中的余来恩和蒲斌两位选手声音洪亮,毫不怯场,自信满满地进行项目答辩。比赛现场,竞争激烈,选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一个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他们携带的不仅是精心打磨的科技作品,更是一颗颗守护江河湖海的赤子之心。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这是我们团队发明的柔性触手水面漂浮物收集无人船,它基于4个柔性触手,通过两根绳索牵拉,使触手弯曲缠绕以达到抓取收集漂浮物的目的。”来自合肥八中的刘旭阳和合肥安生学校的尹文羲带来的发明作品吸引了评委们的注意,他们结合身后的PPT内容一边流利作介绍,一边展示着自己的发明作品,刘旭阳轻点控制按钮,眼前的类似八爪鱼一样的触手便立刻灵活地活动起来,实用的功能展示,富有创意的设计思路让他获得了在场评审们地点头称赞。
“如何确保这项新型防洪储水式窨井盖排水系统的核心亮点有哪些?”面对评委的犀利提问,来自合肥一中的刘西园和合肥市第四十六中的王瑞源从容应答。“我们首创将生物仿生与市政工程相结合,设计出‘会呼吸’的智能井盖,并用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结构快速迭代,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这款水空两栖水质监测无人机如何应对复杂的作业环境?”来自合肥市第四十六中的谢东辰遭遇技术拷问。“我们这项发明既有传统无人机机动性强的优点,又具有长时间在水面工作的能力,从而解决无人机水质监测,续航短,对气象条件要求高的缺点。”小选手们表达逻辑清晰,图表数据和专业术语相得益彰。
吾辈青春少年郎,应热血洋溢肩负使命,应心怀理想努力奋斗。孩子们用物联网守护江河,用人工智能对话自然,他们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付诸行动的实践重新定义环保科技的内涵。
据了解,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是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宣教中心主办的官方赛事,是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少年水奖中国区选拔赛(被誉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领域诺贝尔奖),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安徽赛区已经连续举办至第三届,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办赛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青少年科技大赛之一。大赛于2020年开始纳入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本届安徽赛区赛事由省生态环境厅、团省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省环保宣教中心、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承办,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学会执行。(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