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各种奇观让人叹为观止,哪里都好,唯独没有文字这一点,令很多重要信息只能靠推理!
风格诡异的青铜面具、太阳轮之类的就不重复介绍了,今天就来说说另一个疑点,那就是出土了来自深海的海贝以及成堆的象牙。
遗址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到底是个封闭的部落,还是早已和世界打交道的“国际化都市”?
出土的海贝 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盆地四周环山,身处西南内陆,离大海远得很!但三星堆的祭祀坑里却堆满了海贝。
虽然四川在远古时期可能就是一片大海,周边也出土了一些贝壳化石。但和古蜀国的时间线差得太多,三星堆里的海贝经过科学家的鉴定,发现它们竟产自印度洋深海区域。
有一种环纹货贝,只有虎斑贝的三分之一大,中间带齿形沟槽,如今只在印度洋沿岸能见到。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些经过人为加工的特殊海贝,能当货币使用!
早期考古老照片
这些海贝怎么来的?总不能是古蜀人自驾游去印度洋捡回来的吧?
学者段渝推测,它们可能通过一条古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也叫“蜀身毒道”)流入四川。这条路从成都出发,经云南、缅甸直通印度,再转中亚。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在阿富汗市场见到四川产的蜀布和邛竹杖,商贩说“从东南身毒国来”(印度)。
看来,古蜀人搞外贸的历史比我们想的早得多。
海贝与铜贝
三星堆的海贝,说不定就是古蜀王室的“外汇储备”,专门用来和境外部落换稀缺货。
因为拿贝壳当钱使用的历史,不仅在中国,全球都发现过类似的用途,尤其是东南亚、中南半岛以及地中海地区。
个人觉得,这一点也说明了在上古时期,各个文明之间的频繁往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
另一个疑点就是三星堆里出土的大量象牙。
考古老照片
三星堆和附近金沙遗址挖出的象牙,经常一坑全都是,数量动不动上百根。这么多象牙哪来的?学界吵得不可开交。
一派说,三千年前的成都平原可能比现在热得多,森林茂密,野生大象满地跑。河南的简称“豫”字里就带着“象”,说明中原地区早先也有象群。
而另一派咬定象牙是进口货,认为成都平原的象牙必来源于缅、印地区。
不过,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给了“本土说”不少底气。那里不仅挖出象牙,还找到了象的臼齿和下颌骨,那时候的成都平原气候湿热,沼泽密布,完全适合大象生存。
本土说和外来说的拉扯
更何况,古蜀人对象牙的崇拜肉眼可见:青铜大立人的底座刻着象头纹,玉璋上还雕着人扛象牙祭祀的图案。要是象牙全靠进口,哪能这么挥霍?
那么笔者的真实观点要说出来了:那就是古蜀国是一个本土发展出来的文明,和中原文明属于一脉相承,但也融合了很多外来的重要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审美系统。
现在很多人一看到三星堆就吵架,要么“完全西来”,要么“完全本土”,其实这种争论在没有找到确切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没有意义。
海贝、象牙,都代表着和外部文明贸易往来的一部分证据。而青铜器的各种怪异造型,同样如此。
铜戴冠纵目面具
那些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造型和中原的鼎簋尊罍完全不是一路风格。
但奇怪的是,科技检测发现,三星堆青铜器的铅同位素特征和河南殷墟、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器几乎一致(详情可自查新闻报道)。
有人指着那些凸目阔嘴的面具说,这棱角分明的高鼻深目,跟遥远的苏美尔文明艺术风格颇有几分神似。
转头又有人拿出纹饰精细的青铜尊罍,指出上面的云雷纹、饕餮纹,和中原商文化简直一模一样。
看起来矛盾,但或许恰恰是三星堆的迷人之处。它就像一个天赋异禀的学霸,既听得懂远方的“外语”,也说得出地道的“方言”。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中原风格的青铜罍
因此,与其纠结它“像谁”,不如欣赏它“是谁”。古蜀国地处西南要冲,向南可连接东南亚,向北可接触中原文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天然具备了兼容并蓄的优势。
《山海经》里那些光怪陆离的神话,或许就保留了一些上古时代各方文明记忆交融的碎片。
所以,古蜀国文明的底色是本土的,它的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成都平原。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者,而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融合者”,最终形成了那种既让人感到陌生,又感到惊艳的上古文明。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