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现实的一段话:人老了只要你自己能动,能磨磨蹭蹭地做口饭吃

人这一生,终究绕不开老去。其实说到底,岁月往前推,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身体慢慢变得笨拙这件事。

年轻时不相信老,更没想过哪一天自己会变得步履蹒跚,有点事儿都得慢半拍。

然而,时间不问人,转眼间白了鬓角,身子骨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轻快起来。

大多数人年少怵惧未来,等到真的老了,却也只能顺其自然。

有一句话说得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世间的每一段光景都有各自的美丽,年少有年少的张扬,年老亦有年老的宁静自持。

人到了一定年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外面的荣华富贵,也不是谁帮衬谁,而是还能靠自己行动,哪怕走路慢一点、做饭手脚笨一点,只要能亲手为自己炒个青菜、下一碗面,那就是莫大的福气。

因为这代表着,你还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还能把控一方小小天地,并不因为老迈而彻底失去自理和尊严。

耳边经常能听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如果处处依赖子女、事事指望家人,即使亲情再深,也容易添几分负担。

现实里,很多子女并非不孝,只是承担生活琐事和家中老人双重压力,心里未免焦虑。

每逢饭桌上、电话里,道听途说最多的,就是如何处理与年迈父母的日常矛盾。

有人抱怨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有人埋怨爸妈脾气越来越执拗不讲理。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双方都太累、太难,彼此都是生活的不易中负重前行。

人到晚年,千万别用操心的名义去纠缠孩子的轨迹,也不要那么多的埋怨和指责。

还是要记住那句话:“人生在世,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你若能自理、不麻烦别人,就已经比很多同龄人幸运了。

有手有脚、能下厨房,日子就还是自己的。哪怕偶尔犯糊涂、摔碎一个碗,又有什么大不了?人老了,就是可以接受生活里的不完美,活出自在、活出通透。

苏轼曾说“人间有味是清欢”,简单平淡的生活其实最难得。晨起一碗粥,夜晚一盏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看似柴米油盐,却胜过千万繁华。

保持独立,习惯寂寞,也许会孤单一点,却少掉许多争吵和心结。

人最终都要学会自己安顿自己的暮年,没有人能陪你到最后,不如早些做好准备——照顾好身体、安排好精神世界,哪怕只剩磨磨蹭蹭的力气,那也是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舒坦。

想想当年,也是自己从无到有一步步熬过来的。老了以后,依然可以像孩童一样,将心态归零,以温柔善待自己。

无论家里儿女多孝顺,生活怎样忙碌动荡,每 ** 安静静给自己做顿饭,洗衣泡茶,翻翻书看看电视,都是人间难得的小确幸。

别总担心自己拖累家人、成为子女的负担,也不要怨天尤人、抱憾终生。

懂得退让、知足常乐;少一分计较,多一分体谅。就像《增广贤文》里讲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家和万事兴”。

你自己心情开朗了,子女自然放松;你要是看得明白,家庭气氛就轻松愉快。

其实真正幸福的老年,是既不倚老卖老,也不委曲求全,而是尽量把自己照顾好,不给家人成为多余的麻烦。

一生走来,本就是辛苦攒下的安稳和清欢。如李商隐诗所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年老的时光自带一种温润和释怀,只要还能自已动一动、磨磨蹭蹭地做口饭吃,这种能力,就是自立本身,也是对家庭最大的体谅和宽慰。

所以,与其不停抱怨衰老,不如接纳现在的自己。把自己照看好,正是晚年最温柔的修行。与其希冀别人,不如为自己而活,因为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实就是最大的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美文   现实   子女   年少   家人   晚年   顺其自然   尊严   黄昏   夕阳   负担   幸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