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易之后,完美世界也动手了!8人被抓4家供应商拉黑!

完美世界又上热搜了,但这次不是靠新游戏,而是靠“抓内鬼”。7月1日,这家A股游戏龙头甩出一份反腐公告,8名员工被送进公安局,4家供应商永久拉黑,从工作室负责人到HR经理、美术组长全沦陷。有意思的是,这已经是一年内第二次大规模反腐,上次还是去年8月。一边是2024年净亏损12.88亿、裁员1849人的业绩寒冬,一边是员工内外勾结、私分外包款的“富贵险中求”,完美世界的骚操作,简直比它家游戏剧情还魔幻。游戏公司的钱到底有多好赚?为什么美术、HR这些岗位成了腐败重灾区?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看看游戏圈的“反腐风暴”到底刮的是哪门子风。

一、被抓的都是什么神仙岗位?美术组长比CEO还能捞钱?

先看这次被揪出来的“倒霉蛋”名单:百万工作室负责人秦某,收受贿赂被批捕;青云工作室美术部动作组长李某,不仅收贿还虚构业务套钱;连HR经理白某都自己开公司跟老东家抢生意,顺便串通他人骗内推奖金。这些岗位听着普通,实际上个个是“肥差”,尤其是美术外包,简直是游戏公司的“腐败重灾区”。

举个例子,美术组长李某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捞钱”:一边把公司的美术外包业务交给“自己人”的公司,供应商报价100万,他抬手加到150万,中间50万揣进自己腰包;另一边还虚构根本不存在的外包需求,比如“给游戏角色设计100套皮肤”,实际上只做了10套,剩下90套的钱直接和供应商私分。这种操作在游戏行业里不算新鲜,有业内人士透露,美术外包的“油水”能有多厚?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外包合同金额动辄上千万,中间抽成10%-30%是常态,运气好赶上大项目,几年捞的钱比在公司干十年还多。

更离谱的是HR经理白某,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自己偷偷注册公司,专门接完美世界的人力外包业务。也就是说,公司招的临时工、外包员工,工资先打给她的公司,她抽成之后再发给员工。这还不算,她还帮人伪造简历骗内推奖金,一个内推奖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一年下来光是这两项就赚得盆满钵满。网友调侃:“合着完美世界不是在招人,是在给HR经理的公司输血啊!”

为什么这些岗位容易出问题?说白了就是“权力寻租空间太大”。美术外包的标准模糊,“画风符不符合要求”全凭组长一句话;人力外包的供应商选择、结算金额,HR经理说了算;甚至连策划部负责人都能靠“内推奖金”动手脚——公告里提到的策划李x葳,弄虚作假领内推奖,还隐瞒自己在外开公司,简直把公司当成了自家提款机。

游戏公司的管理层难道不管吗?还真不一定。完美世界在公告里说“收到多条举报线索”,说明这些事早就有苗头,只是没及时处理。直到公司亏得受不了了,才想起“刮骨疗毒”。这不就跟玩家打游戏一样吗?平时不管BUG,等BOSS把血条打完了才想起开大招,早干嘛去了?

二、游戏公司反腐:年年喊打,年年有鼠,问题到底出在哪?

完美世界不是第一个反腐的游戏公司,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2024年,腾讯、网易、莉莉丝、IGG等大厂都下场抓过内鬼,罪名大同小异:收受贿赂、侵占公款、内外勾结。尤其是美术外包、市场投放这两个领域,简直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为什么游戏行业这么“盛产”蛀虫?说到底还是“钱太多、监管太少、诱惑太大”。

先看“钱太多”。一个头部游戏项目,研发成本动辄上亿,外包预算占比能达到30%-50%。比如完美世界去年关了《灵笼》《代号新世界》等项目,这些项目光是前期美术外包就花了几千万。这么多钱砸下去,只要中间有人动歪心思,随便抠一点就够吃好几年。有前游戏公司员工透露:“我们当时做一个武侠游戏,光是人物动作外包就找了5家公司,报价从50万到200万不等,最后选了报价最高的那家,后来才知道负责人拿了回扣。”

再看“监管太少”。游戏公司普遍推崇“扁平化管理”,项目组负责人权力极大,外包供应商的选择、合同审批往往一个人就能拍板。完美世界公告里提到的“百万工作室负责人秦某”,就是利用这种权力收受多家供应商贿赂。更要命的是,很多公司的财务审核流于形式,外包合同的报价是否合理、交付成果是否达标,全靠项目组自己说了算。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模式,不腐败才怪。

最后是“诱惑太大”。游戏行业更新迭代快,很多人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尤其是一些中小供应商,为了拿到订单,主动给项目负责人“返点”,甚至直接送钱送房送车。成都西游部落科技、广州图酷网络科技这些被拉黑的供应商,就是因为跟员工勾结太紧密,最后把自己也搭了进去。有供应商老板私下说:“不送钱根本拿不到单,送了钱才能活下去,这行业早就形成潜规则了。”

更讽刺的是,这些腐败行为最终都转嫁到了玩家头上。游戏画质差、BUG多、氪金系统离谱,背后可能就是因为外包费用被克扣,真正用到研发上的钱没多少。玩家充的每一分钱,说不定就有一部分进了蛀虫的口袋。难怪有玩家吐槽:“我们氪金养公司,公司养蛀虫,合着我们才是最大的冤大头?”

三、完美世界:一边裁员关项目,一边养蛀虫,这账算得明白吗?

完美世界这次反腐,最让人唏嘘的是它的业绩处境。2024年营收55.7亿,同比降了28.5%;净亏损12.88亿,同比由盈转亏。为了“降本增效”,公司一口气关了《完美新世界》《灵笼》等4个项目,裁员1849人,员工总数从5754人降到3905人,相当于裁掉了三分之一。

一边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却让员工中饱私囊,这账算得也太糊涂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美术组长李某虚构外包业务套走100万,公司不仅损失了100万,还要为这个不存在的业务支付管理成本、时间成本,最后项目延期、质量下降,玩家流失,损失可能上千万。而完美世界2024年全年净利润才亏损12.88亿,要是能把这些被贪污的钱省下来,说不定就不用亏这么多了。

更要命的是,完美世界正处于转型阵痛期。过去几年,公司押宝的多个大项目都折戟沉沙,比如《完美新世界》投入了大量资源,结果因为“创新能力与品质把控未能契合市场需求”而关停。管理层也大换血,CEO和联席CEO去年7月双双辞职,新管理层上台后喊出“聚焦优势项目”的口号。

但问题是,转型需要钱、需要人、需要信任。现在员工贪污成风,供应商互相勾结,谁还敢把核心项目交给这样的团队?玩家看到公司内部这么混乱,谁还敢氪金支持?完美世界在公告里说“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执行。如果只是出了事抓几个人,平时不加强监管,下次还会有张x云、李x葳、王x洁冒出来。

有行业分析师说,完美世界要重新崛起,得靠“新游戏、不能吃老本”。这话没错,但如果内部的蛀虫不除,就算做出新游戏,也可能被这些人从里到外掏空。就像盖房子,地基里全是白蚁,再漂亮的楼也会塌。

四、游戏行业反腐:刮骨疗毒还是做做样子?

从腾讯网易到完美世界,游戏公司的反腐风暴一波接一波,但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说到底,反腐不能只靠“抓内鬼”,更要靠制度建设。

首先,得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比如外包供应商的选择,不能让项目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应该建立多部门联合评审机制,财务、法务、业务部门共同参与,报价要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完美世界这次被抓的HR经理,就是因为“人力外包供应商选用、管理、结算工作中严重失职”,如果早有交叉审核制度,她根本没机会动手脚。

其次,要提高腐败成本。现在很多公司对腐败员工的处理就是“辞退+永不录用”,但对于涉嫌犯罪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该判刑的判刑,该罚款的罚款。完美世界这次做得还算到位,8名员工中有5人被刑拘或批捕,4家供应商拉黑,这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要是每次都只是“内部处理”,只会让更多人有恃无恐。

最后,行业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游戏公司可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内部员工和供应商监督;也可以定期开展反腐培训,用真实案例警醒员工。完美世界公告里那句“莫贪一时钱财,毁掉全家未来”,虽然有点土,但道理是对的。毕竟,一旦进去了,年薪百万、行业地位全都成泡影,得不偿失。

当然,玩家也要发挥监督作用。如果发现游戏质量差、更新慢、氪金不合理,可以多向公司反馈,甚至向监管部门举报。毕竟,我们花了钱,就有权利要求公司把钱用在正途上,而不是养蛀虫。

结语

完美世界的反腐公告,撕开了游戏行业光鲜亮丽外表下的一道口子。当游戏公司忙着裁员、关项目、喊转型时,别忘了先把内部的“蛀虫”清理干净。毕竟,玩家想要的是好玩的游戏,不是看公司抓内鬼的连续剧;员工想要的是公平的发展环境,不是靠歪门邪道赚钱的机会;行业想要的是健康的生态,不是“腐败-亏损-裁员”的恶性循环。

最后送所有游戏公司一句话:与其天天喊“降本增效”,不如先把被贪污的钱省下来;与其天天吹“精品游戏”,不如先把内部管理搞明白。毕竟,游戏可以重开,但人生不能存档,别等进去了才后悔——“莫贪一时钱财,毁掉全家未来”,这话真不是说着玩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游戏   腾讯   网易   供应商   完美   世界   外包   公司   项目   员工   蛀虫   美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