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禁“逼宫”、儿子儿媳抢夺公章,84岁青岛“鞋王”晚景凄凉


刚刚结束的世界品牌大会上,中国百强企业亮相北京。


主办方发布了《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双星轮胎顺利入围前100强,在国内轮胎企业中蝉联首位,品牌价值高达1162亿。



谁能想到,曾经和它同属于双星集团公司旗下的双星名人,在改制分离后却深陷家族内斗,举步维艰。


4月28日,原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的一封公开信全网刷屏。他在信中控诉儿子、儿媳以及孙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夺权。



限制自由、抢夺公章、殴打工作人员,乍一看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84岁的汪海和谁结了“梁子”。


自古以来,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谁能想到,最亲的人却伤害他最深。


尽管事发后,多家媒体联系了汪海的儿媳徐英,但她否认了那封公开信的真实性,还表示不知汪海身在何处。


5月8日,公司对外发布“直面挑战,破局重生”的文章。就其内容来看,双星名人调整了领导班子,搬入了新办公楼,汪海的儿子汪军作为总经理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文中却只字不提父亲汪海。


众所周知,汪海执掌公司40多年,从80年代初就携双星一路摸爬滚打,成为中国制鞋业的领军人物。



他敢于创新、作风凌厉,企业实力一度力压耐克,销量8年稳居行业首位。他也是国内第一个敢和美国媒体硬刚的中国企业家。


时至今日,汪海却在家族内讧中成为边缘人物,淹没得无声无息。



双星名人早在多年前就已暗流涌动。


2022年,汪军夫妇旗下的青岛新迈达公司以突然增资的方式,拥有了双星名人56.9%的股份,超过汪海成为双星名人最大实控人。


而青岛新迈达由汪军的妻子徐英持股80%,汪军持股10%,经过这次增资,徐英表面上已成为双星名人的掌门人。



但汪海虽然在股权变更后持股21%,但他始终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大权在握。从当时运营的状况看,汪海祖孙三代人曾共同出席各种大型活动,倒也“父慈子孝”相安无事。


而真正激起这次“逼宫”行动的,源于去年8月的一次人事变动。


当时,汪海在集团内部小型会议上口头宣布,由儿媳徐英来管理公司财务工作,并协助他处理集团相关事务。


如果按照当时的安排,只要稍待时日徐英必然取代汪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董事长。


可有的时候,权力是把双刃剑,能护体更会伤人。


4月11日,也就是“逼宫”当天,汪海下发文件称徐英工作能力差,无法胜任集团工作,宣布免去其全部职务。



当天下午2点多,汪海的孙子汪子栋就将他堵在家里,扯掉了电话线逼他交出集团管理权。


从这时起内讧升级,汪海报警后公安人员才陪同他来到4楼办公室。但这时屋内的监控设备已遭毁坏,工作人员被殴打,更重要的是原本原定于当天下午4点召开的集团组织调整会议,也无法正常举行。


这还没完,儿子汪军一家背着汪海私自调整了集团管理机构,重新任命了公司总经理,并在4月12日搬到新地点开始办公。


紧接着,汪军一家又组织人员在4月14日再次闯入汪海办公室,强行搬走存放商标和人事档案的柜子。事后在公安人员的干预下,柜子才失而复得。


直到4月28日,忍无可忍的王海发布了公开信,外界为此吵得沸沸扬扬,而对于这封公开信的内容,徐英并没有正面回应,还声称不知汪海身在何处。


这封信的真伪虽然不得而知,但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曾经叱咤风云的汪海为何会和亲儿子走到如此地步?84岁的他又为何始终不肯放权?



强势、铁腕、说一不二,是汪海一直以来的标签。


1984年,汪海作为青岛双星的负责人力排众议组织全厂人员,没日没夜地推销积压的10万双解放鞋。当其他企业还抱着旧黄历等、靠、要的时候,青岛双星用一年时间将积压的鞋全部脱销。



汪海花大力气改革创新,80年代中期就邀请40多家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一首开先河之举曾轰动全国。


发布会前前后后7000元的花费,让很多人担心他步子迈得太大,哪怕被上级部门约谈,指责他大肆铺张时他却拍着桌子摔门而去,他不改作风、顶着压力继续为鞋厂四处宣传。


青岛双星至此一路狂飙,销量年年位居全国首位。


1992年,当面对美国媒体的戏谑,质疑他脚上穿的不是双星鞋时,汪海当即脱下鞋高高举过头顶,大喊China Double Star(中国双星)。



90年代的广交会,汇集了全国各省名优特产品,但双星却没有参与资格。汪海连夜赶往会场,在广交会大门外摆开摊位、摆好展柜,以低于其他品牌的价格,硬生生抢来了几千单生意。


到2000年时,青岛双星力压耐克成为销量最广、体量最大的制鞋厂,运动鞋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巅峰时期远销世界各地,公司上下5万员工,年收入达到120亿。



2008年,汪海买断了双星名人的股权使其从青岛双星整体剥离,成为双星名人的实控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汪海并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在安踏、李宁纷纷崛起之时,“一代鞋王”却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生产制造和销售产品。


电商平台竞争进入白热化,传统企业则受到强大冲击。


面对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汪海也曾试图多元化发展,进军房地产、开发服装产品,却始终收效甚微。


2010年,儿子汪军进入管理层,汪海也有意放权,希望他能够稳稳接住这一棒。


但父子二人却在管理和经营企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汪军主张通过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王海却认为他准备收购的公司并没有发展潜力。



父子俩始终都不愿让步,汪海最终推翻了儿子的方案,矛盾也从此不断加剧。


即便2022年,儿媳徐英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汪海仍然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和管理,这使得汪军一家在84岁老父亲的面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


而老当益壮的汪海也觉得,年轻人彻底忽视了他的存在,信任危机在家族企业蔓延,当汪海决定免去儿媳的全部职务时就成为内讧的直接导火索。



一直以来,家族企业的代际矛盾由来已久。


只要提到传承都绕不开权力交接。“创一代”辛苦打拼的基业过渡到“创二代”手中,少不了权力的极限拉扯。


李锦记家族企业就曾历经三代人分分合合,从70年代开始就争端不断,兄弟间为实控权相互伤害,直到1982年又因为股权对簿公堂,最终由大哥买断了李锦记的所有股权,这场纷争才尘埃落定。


但即便如此,李锦记元气大伤,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得以恢复。


从那时起,李锦记的掌门人就立下规矩,一切按制度办事,企业的CEO可由外聘职业经理人担任,李家后代只掌握股权在董事会行使职权,不得干扰和影响CEO的正常经营和管理。


制度先行,无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发展的硬道理。



但很多家族企业却仍然以人治为先,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致使家族管理者之间争端不断。


就连双汇集团创始人万隆,也陷入了代际传承的困境。



4年前,因为大儿子万洪建与父亲万隆在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而发生激烈摩擦,万洪建头砸玻璃陈列柜以示抗议。


万隆一怒之下罢免了他的所有职务,在双汇集团奋斗了30年的万洪建,自此与双汇再无瓜葛。


虽然万隆的小儿子最终成为公司董事长,但他的领导力始终被质疑,这也让双汇集团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杉杉集团也同样因为家族内斗,在创始人突然离世后仅两年时间就宣布破产。继母和长子你来我往为争夺继承权直接开撕。


管理层乱作一团,公司市值在内讧中迅速腰斩,营收从创始人去世后由盈转亏直至无力回天。



反观双星名人在代际传承问题上,同样没有清晰的管理体系,为了一枚“公章”大打出手。


而如今,公司早已不堪一击,旗下投资的两大企业在今年先后被列为失信执行人,眼看着公司岌岌可危,所有人关心的焦点却似乎只在那枚公章上。


“夺权逼宫”表面上是企业控制权的新老交替,实质上是一场利益格局的重组。


当“创一代”的光环不再能带来直接利益,亲情在资本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


在时代交替的路口,那些为企业付出过一生努力的“创一代”该如何体面交棒?承载父辈荣光的“企二代”,又该如何化解冲突让企业走得更远,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END-


参考资料:

1.金融八卦女:《“青岛鞋王”不想退休,被儿子儿媳“夺公章,软禁逼宫”?》

2.中国企业家杂志:《“鞋王”84岁不放手,陷家族内斗》

3.品牌观察官:《84岁董事长怒发公开信,亲生儿子孙子联手逼宫!网友: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4.食业家:《双汇换帅,万隆时代落幕》

5.新时代纪实:《百年“李锦记”:中国最低调的豪门家族》

作者:红菱

编辑: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财经   晚景   儿媳   公章   青岛   凄凉   儿子   双星   万隆   集团   公司   名人   企业   内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