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虽然在日历上(2025年8月18)结束了,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叫做“秋老虎”的特殊时期。
全国多地仍被高温笼罩,秋老虎持续发威,体感与盛夏无异。
01
小心秋老虎
回头咬一口
1、什么是秋老虎?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像老虎回头咬一口那样。
进入秋季后,虽然天气整体趋势是走向凉爽,但偶尔会突然出现持续的高温、晴朗和干燥天气,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夏天。
这一时期的特点非常明显,昼夜温差开始拉大,早晚凉,中午热,空气湿度明显降低,不再像夏天那样闷热潮湿,而是变得干爽甚至燥热,同时日照依然强烈,紫外线强度不容忽视。
2、为什么会出现秋老虎?
之所以会出现秋老虎,是因为夏天积累的热量还没有完全散去,太阳的照射依然很有威力,导致气温再次回升。
与盛夏相比,夏天的热往往是闷热,像在蒸笼里一样,而秋老虎则是干热,更像是在烤晒,体感不同,对身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民间称之为秋老虎,也正是形容这天气犹如猛虎反扑,势头不减,所以我们更应保持警惕,做好防护。
02
秋老虎
对身体的主要挑战
秋老虎对身体带来的挑战不容小觑。
第一是温差大,让血管变得非常忙碌。早晚凉,中午热,一冷一热之间,血管频繁收缩和扩张,对于本身可能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中老年朋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第二是燥邪伤身,让呼吸道告急。空气变得干燥,容易损伤肺部和呼吸道,导致口干、咽干、鼻干、干咳、皮肤瘙痒等所谓秋燥的症状。这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老年人尤其不友好。
第三是肠胃功能减弱。经过一个苦夏,很多人的脾胃功能本就比较弱,秋老虎期间如果仍然贪凉,喜欢喝冷饮、吃生冷食物,极易导致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03
应对秋老虎的
四字真经
那么,中老年朋友该如何应对秋老虎呢?小蓝为大家总结了四字真经,从防、润、调、察四个方面来注意养生。
1、【防】——防温差,防暴晒
建议大家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早晚出门时备一件薄外套,比如衬衫或皮肤衣,热了可以脱掉,冷了可以穿上,尤其注意保护颈部、肚脐和脚踝不要受凉。材质上推荐棉麻、透气速干类,避免闷汗后又着凉。
尽量避开烈日时段,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如果没有必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请戴上帽子、太阳镜,打一把遮阳伞。
早晨起床的时候也不要着急,不要猛地下床,可以先在床上坐一会儿,慢慢起身,给血管一个适应的时间。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免体位突然变化引发头晕。
2、【润】——润燥生津,饮食有方
一定要多喝水,最好喝温开水,不要冰镇,并且要主动地、少量多次地饮用。秋天其实比夏天更需要补水,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L左右。如果容易忘记,可以准备一个带刻度的水杯,定时提醒自己。
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和当季果蔬,比如梨、银耳、百合、莲藕、蜂蜜、山药、萝卜等。梨可以蒸熟吃,润燥效果更好,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食疗汤羹,比如冰糖炖雪梨、银耳百合羹,既美味又养生。
同时要少吃发物,减少辛辣、烧烤、油炸等燥热食物的摄入。尽管天气还热,也要彻底告别冰镇饮料和西瓜,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3、【调】——调作息,调情绪
尽量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有助于收敛阳气,早起则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
运动方面推荐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缓和的运动方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反而损耗元气。
保持心态平和也很重要,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下下棋、聊聊天,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静心安神才是长久之道。秋季情绪宜收不宜放,保持乐观轻松对身体大有益处。
4、【察】——察身体,及就医
有基础病的朋友,一定要坚持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测量血压、血糖,并做好记录。
一旦出现频繁的头晕、胸闷、心悸、或者莫名乏力等症状,不要硬扛,应该立即休息,并及时咨询医生或就医,确保健康无恙。很多突发疾病都有前期征兆,及时觉察能避免严重后果。
▽
季节更替是自然规律,保养身体是长久之功,所有人都应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希望大家从日常做起,细心呵护,平稳度过秋老虎时期,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真正天高气爽的金秋时节!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