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睡前玩手机的人,可能用不了多久,这6个痛苦就会出现

晚上十一点,家里的灯全灭了,只有卧室里还透着蓝幽幽的亮光。赵阿姨本打算休息,可手机一打开,忍不住又刷了会儿短视频。等她再看时间,已经快凌晨一点,眼睛酸胀、肩膀发沉,脑袋里却怎么也睡不着。等到第二天睁开眼——浑身跟被拖空了一样,连做早餐的劲都没有。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赵阿姨身上。身边好多人都习惯在睡觉前拿起手机,“刷一会儿就睡”,可结果往往是一刷数小时,睡眠越来越差,白天像踩着棉花。你有没有想过,睡前玩手机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正在慢慢毁掉你的身体?不少医生反复提醒,长期在睡前玩手机,很可能让下面这6种痛苦找上你,很多人等到身体出问题才后悔。

到底是哪6种痛苦?

夜里的蓝光,真的会害了你的觉

咱们先说说失眠。不少人明明很累,越到床上越清醒。原因其实很简单——手机屏幕特别是蓝光,会抑制你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大脑帮你“催眠”的激素。晚上九点以后,人体褪黑素正常升高,身体会慢慢进入睡眠状态。可要是睡前还死盯着屏幕,褪黑素一被蓝光打断,大脑误以为外面还是白天,结果怎么也睡不着。

有人说“偶尔一次没啥关系”。可真要养成了习惯,失眠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轻则入睡困难,重则整个晚上都睡不着,最后只能靠药物助眠。医生手里的失眠门诊里,有一半人都承认:自己晚上刷手机停不下来。

白天越来越没劲,记忆力、注意力全都打折

很多人本想靠手机助眠,结果晚上没睡好,白天整个一摆烂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报告显示,连续几晚睡不好,直接影响大脑“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情绪控制统统变差。干活、学习都没精打采,工作效率直线下滑。情绪暴躁、和家人吵架都变多。有人反映,明明也没熬夜,就是晚上习惯刷一会儿手机,结果越刷越困,脑子迟钝,经常忘事。长期睡眠被剥夺,甚至会增加认知障碍(比如老年痴呆)的风险。

情绪坐过山车,焦虑、抑郁悄悄找上门

你有没有发现,晚上关灯刷手机,心情一开始很好,越刷心里越空。各种短视频、信息流像在奖励大脑,让你多巴胺暴冲,短暂地开心。可手机一停,整个奖励系统断裂,情绪掉进低谷。时间一长,容易变得冷漠、无趣、焦虑,甚至抑郁——英国《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说,青少年每天玩屏幕超3小时,焦虑抑郁的风险明显升高。

成年人也一样,睡前刷手机的快乐,最后往往变成白天的“丧”。亲密关系、家庭沟通都会受影响。

眼睛吃不消,干涩、视力急速下滑

白天用电脑、晚上刷手机,双眼可吃了大亏。很多来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都承认,晚上关灯后手机不离手。一夜下来,双眼又干又涩,刺痛、怕光、流泪,很难恢复。夜里玩手机,瞳孔放大、蓝光直射眼底,久而久之容易诱发黄斑变性、视网膜疲劳。频繁变换画面还加重对焦压力,导致近视不断加深。

成年人别以为自己扛得住,视力一旦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脖子肩膀越来越酸,颈椎早早“报废”

有没有发现,睡前刷手机总爱躺床上,姿势古怪不是侧着就是趴着,脖子总是低着。颈椎长期受力不均,肌肉僵硬、供血不足,第二天起来脖子拉锯一样疼。《中华疼痛医学杂志》调研发现,长期低头玩手机的人,超60%出现颈肩不适,严重的会得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型颈椎病,甚至肩周炎。

有些人一到医院就问:“医生,我是不是用手机太多了?”答案多半都是肯定的。按摩只能缓解一时,再不改习惯,老毛病迟早根治不了。

内分泌出问题,皮肤变差、变胖全找上门

最后一个痛苦,估计很多年轻人更有感触:皮肤越来越差、体重越来越难控制。熬夜刷手机,扰乱人体正常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皮肤容易爆痘、暗沉、黑眼圈,体重也悄悄飙升。

女性容易月经紊乱,男性则容易激素下降、易怒、疲劳。而这一切,可能都是睡前的一两小时手机惹的祸。

那怎么能减少这些伤害呢?

别纠结一定要“戒掉手机”。数字时代手机确实是个刚需,用归用,可“睡前最后一小时”真心建议放下手机。找本纸质书翻翻,静静心、做点简单的拉伸动作;卧室灯光调暗,让身体慢慢适应入睡的节奏。平时可以在床头放个闹钟或者温和提醒,自己设个“电子宵禁”,上床就模拟断电,别让大脑再被亮光刺激。

还可以试试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午后避免大量咖啡因。慢慢让大脑形成新的“睡前信号”,恢复该有的生理规律。眼睛干涩可以用湿巾热敷,脖子酸痛就拉伸一下,别等到啥病都来了才想“早知道”。

健康其实就藏在这些微小的生活习惯里。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可回归好觉、好精神,真的要靠自己主动“按下暂停键”。如果你经常失眠、记忆力变差、情绪低落,别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先试试睡前一小时不要碰手机。像赵阿姨一样,等身体出问题再后悔,可就真的晚了。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疼痛医学杂志》:颈椎病发病趋势与电子设备使用行为关联研究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失眠障碍诊疗指南(2020年版)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失眠状况调查》
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睡眠与大脑健康研究

6. 《柳叶刀·精神病学》:电子屏幕使用与心理障碍风险
7.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干眼症诊疗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养生   能用   多久   痛苦   手机   晚上   大脑   白天   中国   情绪   习惯   身体   颈椎   脖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