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太深?直到人民日报再次致敬刘翔,才懂邓亚萍那句话的含金量

文|花小梨和

编辑|黄毅来了


2004年雅典奥运会,12秒91的成绩让刘翔成为中国首位男子田径奥运冠军,受到万人敬仰。

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捧上神坛的刘翔因伤退赛遭到成千上万人辱骂。

同样的一个人,为何境遇截然不同?

等公众回归理性后,才终于懂邓亚萍那句话的含金量。

01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称:

“2004年的今天,刘翔创造历史,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12.91秒的奥运纪录保持至今。”

一句简单的问候让公众思绪再度回到那个夏天。

2004年,年仅21岁的刘翔,如一道黄色的闪电,风驰电掣般跨越了110米的栏架。

当他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12秒91,这个改写历史的数字,不仅让刘翔成为了奥运冠军,更让整个亚洲在田径赛场上挺直了脊梁。

那一刻,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来自中国的飞人。

他用速度和力量,打破了欧美运动员在短距离径赛项目上的长期垄断。

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男子田径赛场的最高处飘扬。

在刘翔打破田径世界纪录之前,黄种人一直被欧美运动员认为低人一等。

甚至还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即亚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天生就不如欧美运动员。

尤其是在类似于田径这种需要力量、爆发力的项目上。

毕竟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很少能看到亚洲选手的身影,更不用说争夺冠军了。

这种“人种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运动员在短距离径赛项目上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也让公众对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表现缺乏期待。

而刘翔的出现,可谓是彻底打破了欧美人在田径跨栏上的垄断。

然而要改变世界对黄种人的观念可谓是难上加难,非一日之功。

02

即使刘翔已经在雅典奥运会上证明过自己了。

但许多外国选手表示,刘翔不过是“昙花一现”。

美国特拉梅尔在2007年世锦赛前称“雅典不过是刘翔的好运气”。

特拉梅尔(右)

连古巴的罗伯斯也表示“他根本不是我的对手”。

从他们的这些话看来,刘翔偶尔的胜利根本没被他们放在眼里。

然而现实又一次狠狠地打了这些外国运动员的脸。

在比赛过程中,现场解说员不断惊叹于刘翔出色的栏间节奏和冲刺能力。

外国选手们在赛场上也切实感受到了刘翔强大的实力。

当刘翔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原本对他不屑一顾的外国选手们,脸上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此时他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来自中国的跨栏巨星。

原来中国真的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

最终刘翔凭借12秒95的成绩,力压名将罗伯斯,夺得世锦赛金牌。

连美国跨栏名宿内赫米亚也忍不住评价道:

“刘翔的技术是近10年来最好的。”

自此,刘翔成就大满贯,成为世界田径史上不可磨灭的神话。

只是,或许连刘翔自己也未曾预料,获得大满贯后仅一年,伤病便让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跌落神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瞩目,尤其让中国人沸腾。

当公众待在电视机前知道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全国上下爆发热烈欢呼。

在当时的大众眼中,属于中国的又一新时代就此来临。

若让运动员来说,对北京奥运会远比之前任何一次奥运会都要重视。

毕竟在自己家开奥运会和在别人家开奥运会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每位运动员都摩拳擦掌,势必要把世界的荣誉留在北京。

当然刘翔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

可是天不遂人愿。

在刘翔迎着万千观众的欢呼出场的时候,脸上并不轻松。

这份紧张并非简单源于中国人民对他的期望,而是他可能无法实现大家的期望。

因为此时刘翔因为经年累月的训练,跟腱部位留下严重伤病。

他在比赛开始前的热身时,右脚就出现明显不适,每次试跑,脸上都显得格外痛苦。

当时看到刘翔面部表情的观众,纷纷担心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出了什么问题。

但是面对即将开始的赛事,也只能选择相信他。

比赛开始后,有队员出现抢跑,起步仅五六米的刘翔面目狰狞。

跟腱部位瞬间传来撕裂的痛,让他抬不起脚。

最终在百般尝试无果后,他只能低着头径直走向场边通道,放弃比赛。

03

这次,大家又沉默了,像他2004年夺得冠军的那次一样。

只是在沉默过后爆发的不是欢呼,而是议论。

议论过后就是对刘翔铺天盖地的辱骂。

一些网友称刘翔为“逃兵”“刘跑跑”“刘降”等。还有人认为他是在演戏,觉得自己拿不了冠军,怕影响自己的形象,从而失去代言费。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同样因伤退赛后,又有网友骂他是“骗子”“懦夫”,“刘翔跑假赛”“刘翔是国家的罪人”。

诸如此类的话层出不穷,仿佛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时,连外媒都在发声,“中国不配拥有第二个刘翔。”

毕竟在伦敦奥运会退赛后,匈牙利选手高举刘翔右臂,无声宣告“你已是这个赛场的胜利者”。

英国选手特纳和西班牙选手基诺内斯一起把他搀出跑道。

这时候,外国人在敬佩他,部分中国人却在辱骂他。

刘翔就在这样的骂声中,在几年后宣布退役,就此结束他的职业生涯。

临阵脱逃并非他的本意,因病退赛也并非他想要的结果。

邓亚萍曾就表示,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强,只是这种渴望并非一定能实现。

当时的民众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长期网暴、辱骂那个为国、为黄种人获得荣誉的选手。

这样对刘翔真的公平吗?

如今距离刘翔退役已过了10年,距离他打破世界纪录也已经快20年了。

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出现能打破刘翔记录的新田径人才。

现在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刘翔的师弟徐卓一,110米跨栏最好的个人成绩是13秒22。

12秒91,就一直在那里等着被人打破,只是还要多久,没人会知道。

结语:

如今再提起刘翔,网络上早已没了当年的谩骂。

更多人会主动提起他的12秒91有多难得,会心疼他带伤作战的无奈,会承认他为中国田径打破欧美垄断的意义。

往后,也希望我们能少些“必须赢”的执念,多些“尽力就好”的温柔。

部分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体育   人民日报   含金量   误会   刘翔   邓亚萍   田径   运动员   中国   选手   跨栏   奥运会   欧美   赛场   亚洲   北京奥运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