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亲历者与文博专家里耶对谈,共探遗址保护与博物馆破圈之路

10月28日至29日,“里耶秦简保护利用暨文旅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迎来访谈环节。两组主题访谈分别围绕里耶古城遗址的考古历程与博物馆新业态发展展开,亲历发掘的考古专家与来自全国多家文博单位的负责人,共同为里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建言献策。

在“发现背后的故事”主题访谈中,主持人与多位考古亲历者共同回顾了里耶古城遗址考古历程中的关键突破。

里耶秦简的发现者、湘西州文物局原副局长龙京沙生动回忆起2002年那个改写历史的夏天。在17米深的古井中,考古队发现了“黑乎乎”的秦简,“我们只能用手,一点点地从淤泥里抠出来”。他形容,当在井下的淤泥中发现这些简牍时,感觉自己“手捧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则从学术角度阐释了里耶秦简的划时代意义。他指出,里耶秦简是目前唯一的秦朝政府档案,堪称“中国第一部地方志”,其纪年完整、资料详实,极大地填补了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

在“破圈与共生”主题访谈中,来自首都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负责人及科技专家,共同探讨了博物馆如何借新业态激活千年文明。

访谈中,各方分享了利用新技术“活化”历史的成功经验。视果科技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张博提到,借鉴《简牍探中华》等节目的成功经验,通过 “实地探寻+实景再现+戏剧演绎” 的融合创新,能为游客打造穿越千年的沉浸式秦文化体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计算与知识工程实验室主任黄俊则展望了“AI+博物馆”的应用前景,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简牍信息处理、内容生成及沉浸式体验方面潜力巨大。

此次访谈为里耶秦简未来的保护研究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根,以创新的科技手段为翼,让沉睡千年的国宝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共生。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均注明来源;若来源不详(无法查证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将标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来源|龙山融媒

编辑|蒋 慧

审核|初审 蒋 慧 复审 周 娇 终审 张 军

美丽乡村•我的村:农旅融合趟出乡村振兴“明星”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历史   遗址   博物馆   专家   文博   简牍   秦朝   淤泥   千年   来源   主题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