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游戏、媒体如何被AI重塑?硅谷峰会嘉宾实战分享

美西时间9月27到28号,斯坦福大学办了场挺重磅的活动,首届硅谷未来峰会,叫NEX-TSummit2025,牵头的是钛媒体集团,还有NextFin.AI、GALA这些机构帮忙。

这场会里,最有意思的是个“AI应用创业与创新”的圆桌对话,来了五个行业里的人:特朗普媒体与科技集团的董事埃里克,还有FundamentalResearchLabs的杨光宇,以前在AppLovin当产品副总裁的爱丽丝也在,另外两位是Genspark.ai的桑文和MindstormStudios的巴巴尔。这几个人没聊虚的,直接唠AI创业里最实在的事:现在干这行,机会到底在哪?又得避开哪些坑?

AI创业的机遇:别盯着“万亿公司”幻想,低效领域才是真金矿

聊到机会,这几位嘉宾没一个提“搞个万亿公司”这种虚头巴脑的话,全往务实的方向靠,说实话,这点我还挺认同的,很多人一沾AI就想一步登天,其实身边没解决的小问题里藏着更多机会。爱丽丝最有发言权,她陪着AppLovin从初创做到了千亿美元市值,对“机会”的理解特别接地气。

她觉得现在最大的机会,是去解决那些“效率还很低”的领域,就算已经用了AI,如果还有明显的浪费,在这上面发力就能让业务涨收入。她拿自己熟的广告行业举例,现在的推荐系统其实特别低效。

比如给一屋子人推电动自行车广告,肯定不是所有人都会买,有人看一眼就划走,有人加了购物车也不付款。本来想这是不是行业通病,改不了多少,后来发现爱丽丝说的是对的,这种不完美反而好,因为有提升空间。

她算过一笔账,现在技术能把转化率做到2%,要是用更好的AI,提到3%或者4%,放在有数十亿用户、大笔收入的公司里,这增长就很吓人了。所以她觉得搞AI创业,别想那些宏大的,把AI落地执行好,慢慢涨才是实在的路。

埃里克的观点也挺有意思,他拿以前的区块链说事,大概十年前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很多美国企业砸了几十亿美元搞区块链,结果都用错了,光顾着用比特币,没真正用区块链技术,最后全亏了。

他觉得AI也是一样,机会不是跟风搞技术,而是学会用这个工具拿到实在的结果,他管这叫“基于结果的AI”。他还说他们做过研究,六个月里测了六个主题,现在大家常用的手机AI应用,每个任务的失败率都特别高。

本来想现在AI这么火,应该挺靠谱的,没想到实际用起来这么多问题,这也说明,能把AI的“能力”和“结果”连起来,就是个大机会。还有个真实案例能佐证这点,2024年有家做AI广告优化的公司,没去凑大模型的热闹,就盯着电商平台“商品推荐不准”的问题。

用AI调了调算法,把用户买东西的转化率提了一截,才半年时间,营收就翻了两倍多,这就说明,找对低效领域,比盯着“万亿幻想”管用多了。聊完机会,就得说坑了,毕竟AI创业看着热闹,里面的雷可不少。

埃里克已经提过一个,要是AI用起来没实在结果,比如那些失败率超高的应用,投再多钱也是打水漂。创业者要是还停留在做“玩具级”AI,不往“工具级”或者“伙伴级”转,早晚得被市场淘汰。

杨光宇提的坑更扎心,他直接问:“现在搞AI创业,还能做成下一个科技巨头吗?”答案挺残酷的,难。因为像OpenAI这种巨头,想做应用层太容易了,比如现在有个挺火的AI代码编辑器Cursor,要是OpenAI想做“AI+编程”,随便招点法律、编程的专家,用自己的模型就能搞出来,根本拦不住。

更关键的是,以前VC都帮小公司跟巨头斗,因为能赚大钱,现在不一样了,红杉、光速这些顶级VC,大部分钱都投给OpenAI这种大实验室了,没人愿意赌小公司能颠覆巨头。老实讲,听到这我还挺唏嘘的,以前小公司还有VC撑腰,现在连靠山都往巨头那边倒了。

桑文和巴巴尔还提了个点:别觉得做个应用就是护城河,桑文说AI发展太快,今天的优势明天可能就没了,他们公司每周都发新产品,不这么干根本活不下去。巴巴尔更直接,他说现在大家拿AI的信息都差不多,想靠“执行力”赢过别人太难了,真正的护城河是垂直领域的知识、数据,还有用户的信任,这些东西巨头短期内抄不走。

AI重塑行业:广告、游戏这些领域,已经玩出了新花样

聊完创业的机遇和坑,几位嘉宾还说了说AI在具体行业里的改变,其实不用看远的,身边的广告、游戏这些领域,早就被AI折腾出了新玩法。先说说媒体行业,埃里克觉得媒体早晚要走到“AI生成内容”这步,但核心不是光生成内容,而是“个性化聚合”。

比如以后可能会有个“频道指南”,里面全是你喜欢的内容,从播客到天气预报,再到体育节目,想订阅就订阅,想取消就取消,特别方便。2025年初就有美国的媒体平台试过这招,用户用语音说想要什么内容,AI就自动聚合,才三个月就有800万用户。

很显然,用户要的不是“更多内容”,而是“自己想要的内容”,AI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广告行业的变化更明显,爱丽丝最有体会。她以前在AppLovin管过创意工作室,一百多号设计师、开发人员,做广告全靠手动,从画图到做视频,再到测试上线,特别慢。

现在用AI,一方面推荐系统越来越准,广告主越多,数据就越丰富,推荐就更精准,形成了个良性循环;另一方面,AI能批量做广告,以前一周才能出的活,现在一天就搞定,还能快速拿到用户反馈。

说实话,这对广告行业来说,不止是效率提升,更是把“创意”和“数据”捏到一起了,双方都能赚更多钱。游戏行业的改变也挺让人意外,巴巴尔的公司MindstormStudios就是个例子。他们团队才20个人,在巴基斯坦,以前想跟EA这种大公司比根本不可能。

用了AI之后,一方面裁掉了一半的UI美术师,成本降了,效率还提了,最后做出来的游戏有1亿下载量,一年能赚1亿美元;另一方面,他们给每个员工配了“AI导师”,本来想这些员工可能也就那样,没想到靠着AI导师,水平居然跟MIT的团队差不多了。

反观像King这样的大公司,做《糖果粉碎传奇》要6000人,对比下来,小团队用AI反而更灵活,当然,AI创业也不是光有机会和行业改变,商业化的难题也得面对。杨光宇就说了自己的困境,他的公司想“构建数字人类”,听起来挺高大上,但怎么赚钱一直没完全想明白。

现在虽然有几百万美元收入,但跟实现使命比,差得太远了,他说AI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变成了“知道自己不知道”,但具体怎么赚钱,还是没头绪。2024年还有家做AI认知科学的公司,也是光顾着搞技术,没考虑赚钱,最后资金链断了。

搞不清为啥有些公司总盯着“高大上”的技术,忘了创业的根本是活下去,能赚钱才能谈愿景啊,不过也不是没解决办法,杨光宇觉得小公司别跟巨头抢大市场,就盯着巨头不愿碰的细分痛点,哪怕是十亿美元的市场,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能盈利。

桑文的做法更直接,就是“快速迭代”,每周都发新产品,他们的超级代理产品45天就有200万用户,还赚了3600万美元。本来想这么快发产品会不会质量不行,后来发现AI行业就是这样,小步快跑反而能活下来。

总的来说,这次硅谷峰会聊的AI创业,没什么虚话,机会不在“万亿公司”的幻想里,在那些没解决的低效领域里;坑也很明确,别做没结果的AI,别跟巨头硬刚,得有自己的护城河。

而且AI不是只有大公司能玩,把它用到广告、游戏这些具体行业的小事上,小公司也能有自己的位置。当然,想清楚怎么赚钱也很重要,毕竟活下去,才能在AI浪潮里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硅谷   峰会   嘉宾   实战   媒体   广告   游戏   巨头   爱丽丝   机会   公司   行业   用户   领域   内容   护城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