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盱眙人,出生于1925年10月,6岁丧母。1940年的秋天,淮南联合中学的校门向我敞开。半塔镇的风裹着硝烟,却也送来希望的讯息。校长方毅的身影总在晨光里匆匆掠过,而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的报告,是比任何课本都震撼的启蒙。记得第一次听他讲抗战局势,台下所有眼睛是那样的专注,我攥着笔记的手微微发抖,仿佛看见迷雾中的灯塔。
秦騂近照
次年春天,我走进行政学院财经系培训班。四个月的时光,粉笔灰与算盘珠声交织,结业时领到的委任状还带着油墨香。16岁的我走进铅印工厂当会计,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渐渐成了我抗击敌人的另一种武器。日军的掠夺让山河泣血,他们运走粮食、煤炭,连土地都被啃噬出狰狞的伤口。但在这片焦土上,根据地的人们像倔强的野草,用双手重新播种希望。
纺织机的嗡鸣、烟草作坊的醇香、合作社里的欢笑声,在战火间隙生长。我看着减租减息的政策让佃户挺直脊梁,看着农业合作组织的秧苗在田野里舒展新绿,那些账本上的数字不再冰冷——它们是战士的绷带,是百姓的口粮,是一寸寸夺回的生机。
1943年,我调任盱眙县贸易局利华公司会计,这家公司的任务是为新四军筹集抗战物资。淮河的浪拍打着货船,我们将淮南的稻米、茶叶装上木舟,再换回紧缺的布匹与药品。20岁的我趴在油灯下算账,煤油味混着账本的纸香,每一笔进出都牵扯着无数人的生死。由于我积极要求上进,一心想着如何干好贸易工作,为根据地的群众服务,全力以赴为新四军筹集物资颇有成绩,经卢明和杨万祥两位同志介绍,我于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会计股长到利华公司会计主任,职务在变,账本在变,可每当指尖抚过那些记录物资流转的数字,眼前总会浮现战士们裹着破布的伤口,想起老乡们捧着新米时眼里的光,我的初心和使命感始终如一。
如今百年光阴倏忽而过,我摩挲着闪亮的党徽,那些在账本里跳动的山河岁月,依然在记忆深处发烫。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