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海人,上周去西安吃酒,回来后有5点疑问,绞尽脑汁也不明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平时喝酒喜欢就着花生米,卤牛肉,小酌两口,氛围轻松且惬意。

上周,西安的好友邀请我去参加他孩子的满月酒,我满心欢喜地奔赴西安,想着既能为好友庆祝,又能体验一下当地的酒文化,尝尝地道的西安美食。

可这一趟经历,真让我大开眼界,西安人喝酒的种种习惯,让我这个老上海人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这5点疑问,看看有没有西安本地的朋友能帮我解惑。

疑问一:为啥西安人喝酒前要先“涮碗碟”?

刚坐下,我就看到服务员端着一盆热水,给每位客人面前的碗碟都仔细涮了一遍,在上海,我们大多是简单擦拭一下餐具,最多用茶水冲冲,很少像西安人这样大费周章,在我看来,这工序着实有些繁琐,心里不禁犯嘀咕:有必要这么细致吗?

疑问二:为啥西安人喝酒这么“豪爽”?

在上海的酒桌上,大家喝酒比较文雅,敬酒时也是点到为止,注重的是细酌慢品,可到了西安的酒局,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主人一开场就热情地举杯,喊着“感情深,一口闷”,而且敬酒时往往是一大杯白酒直接下肚。

我本来酒量就一般,面对这样的热情实在有些招架不住,我主动回敬时,本想着意思一下,却被大家热情地劝着多喝点,不喝完感觉都不够义气。我就纳闷了,西安人喝酒咋都这么豪爽?难道都特别能喝吗?

疑问三:为啥西安人喝酒爱配牛羊肉?

在上海,喝酒时搭配的小菜大多是精致的糕点、河鲜或者清淡的蔬菜,但在西安的酒局上,我发现大家喝酒都爱配牛羊肉,像烤羊肉串、酱牛肉这些,几乎是每桌必备。

我心想,这牛羊肉味道重,不会影响酒的口感吗?而且吃多了容易腻,怎么就成了喝酒的绝佳搭配呢?

疑问四:为啥西安酒局上喝酒节奏这么快?

在上海,酒局的节奏比较舒缓,大家边聊天边喝酒,一晚上可能就喝几轮,可到了西安,酒局从一开始就像开了“加速键”,大家刚入座不久,就开始频繁举杯,你敬我、我敬你,一杯接着一杯,没一会儿,不少人都有了醉意。

我看着满桌的人热火朝天地喝酒,自己却跟不上这节奏,心里直犯愁:难道西安人喝酒就没有慢慢品味的吗?为啥节奏要这么快呢?

疑问五:为啥西安人喝酒总爱猜拳行令?

在上海的酒局上,大家喝酒时更多的是聊天谈天,偶尔玩玩简单的小游戏,但到了西安,我发现酒桌上猜拳行令的场景随处可见,什么“哥俩好”“五魁首”,喊得那叫一个响亮,而且节奏特别快。

大家玩得兴高采烈,我却看得一头雾水,对于我这个不太熟悉规则的外地人来说,根本插不上手,我就奇怪了,西安人喝酒非得靠猜拳行令来活跃气氛吗?而且这规则看着就复杂,大家都能记得住吗?

说到喝酒,西安人热情好客,对酒的品质也很有追求,现如今白酒市场鱼龙混杂,大牌酒溢价严重,低价酒又让人担心酒质不过关,因此西安人喜欢专门挑选那些品质上乘却没有品牌溢价的酒,这样就能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家人身上。

这次在西安,我留意到西安人对一款52度的浓香型白酒,南池翠N9酒,情有独钟,出于好奇,我专门向朋友打听了这款酒的背景,才知道其背靠酒厂把绝大部分成本都投入到酒本身的品质提升上了。

酒厂在1988年就已经成立,地处四川的黄金酿酒带,产地邛崃可是浓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长期以来,一直为其他酒企供应基酒,后来还被评为老八大原酒厂之一。

这款酒的酿造工艺极为精细,它选用当地优质的高粱、大米、小麦、糯米和玉米作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古法大曲固态酿造工艺,历经100多天的酿造过程,再经过长达9年的窖藏,酿出的酒体醇厚绵柔,窖香浓郁扑鼻。

我亲自尝了一口,这酒确实名实相符,入口的时候口感柔和,一点也不刺激喉咙,咽下后回味悠长,更让我惊喜的是,喝完之后头不会发晕,第二天也不会头疼。对于我这种酒量不算好的人来说,简直太合适了。

要是你手头不宽裕,舍不得买太贵的酒,但又想品尝高品质的白酒,不妨尝试一下这款南池翠N9酒。

朋友跟我说,这款酒在西安很多酒桌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为它的品质完全可以和三四百块钱一瓶的酒相媲美,可价格却只要一百多块钱。很多人在网上一买就是好几箱,算下来,喝一瓶这款酒就相当于省了两百块钱呢,而且它的复购率有86%,符合大多数酒友的口味需求。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了,有热心的西安老乡帮忙答疑解惑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西安   猜拳行令   疑问   西安人   牛羊肉   块钱   绞尽脑汁   酒厂   上海人   白酒   上周   节奏   热情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