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4年抗战,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在:
一、中国最早奋起反抗法西斯国家,而且曾独自抗争数年。
二、中国是最早提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1939年2月日本侵占海南岛后,中国就向法英两国提出了远东军事合作计划。这是最早有关组建反法西斯同盟的方案,为此后更大规模同盟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中国是抗衡法西斯国家最长的国家。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终。
四、中国经过了14年抗战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改变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以来欧美国家占据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正是这种变化的显著标识。
以往国际学术界之所以对中国的抗战史研究不太熟悉,一方面是其自身西方中心论倾向使然,另一方面也同中国学术走出去严重不足相关。
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做好史料的收集、整理、翻译、数据化等系列工作。可在已经建成的抗战文献数据库基础上,增加更多样态的材料,并进行多语种翻译,同步开放给国际学术界。
在此基础上,基于优质语料库,尽快推进二战史垂类大模型构建,注重价值对齐,掌握好话语权。其次,与国际知名学者定期召开二战史学术研讨会,加强对话,寻找共识,解决认识分歧。
联合编撰学术论文集、共同编写历史文选,为多语种二战历史教育打好基础。此外,加强二战记忆的多层次研究,通过历史教科书、影视作品、雕塑、纪念日等比较,发现二战史叙事中的问题,进而寻找大众历史普及的合适方法。
↑专家观点
孟钟捷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全文链接:
学术圆桌 |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学术问题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