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放出的2024年人口数据真挺让人上心的,那本《中国统计年鉴2025》里头写得清清楚楚,全国出生人口加起来954万,比前一年多了52万,出生率也爬到6.77‰,涨了0.38个千分点。
这数字一出来,网上到处都在聊,特别广东那113.3万的出生人口,稳稳全国头把交椅,还连着五年是唯一破百万的省份。
反过来瞧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出生率就低得可怜,分别才3.35‰、4.17‰、4.32‰,排在倒数前三。这差距大得像天堑,一边热火朝天,一边冷清清的,得挖挖根儿,看看啥原因让广东这么能生,东北年轻人却不太想添丁。

这年鉴不是随便编的,国家统计局从各地医院、户籍系统和普查数据那儿汇总,审核好几个月才出炉。
2025年10月一公布,媒体就炸锅了,第一财经、羊城晚报啥的都头条报道,广东连续七年当生育大省,出生人口占全国近12%。这113.3万里头,好多是外来务工的娃,珠三角那边工厂多,年轻人扎堆。
相比东北,三省出生人口加一块儿估计不到30万,黑龙江才10来万,人口还净流出80多万,常住人口一年比一年少。这不是小事,人口是经济底子,少了年轻人,工厂招工难,养老压力山大。

广东为啥这么突出?简单说,它有经济吸引力。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多了74万,六成以上是从外省来的,这些人多在20到35岁,正好是结婚生娃的年纪。深圳平均年龄才33岁,每10个人里有8个是适龄的,这基数大,生育率自然高。
政策也帮了大忙,广东给3岁以下小孩每人每年补3600块,有些村生三孩还奖3万,住房贷款啥的也给多孩家庭优惠。这钱不是白给的,实打实减轻负担。文化上,潮汕那片儿还讲究多子多福,家族观念强,老一辈爱帮忙带孙子,年轻人上班不愁后院起火。
经济学家说,富裕地区生育率有时呈U形,刚富起来时不爱生,富到头了又开始生,广东就踩在回升点上。外来人口多,房价虽高,但机会也多,很多人觉得生娃是投资未来。

再看东北,情况就复杂了。三省老工业基地,过去靠煤矿钢铁吃饭,现在转型慢,新产业跟不上,年轻人找工作难,只能南下打工。过去十年,东北人口流失超1100万,相当于丢了个哈尔滨那么大。
2024年黑龙江减33万,吉林22.1万,辽宁27万,育龄人口跑光了,谁来生娃?计划生育那会儿执行严,现在老龄化来得早,人口自然增长负值比全国早七年。
城市化率高,东北开发早,城镇里头养孩子开销大,奶粉、幼儿园、上学哪样不要钱?年轻人忙着拼事业,哪有心思多生。
农村还好,娃能帮干农活,分点集体收入,但城市不一样,纯支出。冬天长又冷,暖气费、生活成本高,有研究说极端天气还影响心情,生育意愿低。这堆事儿缠一起,像死结,解不开生育率就上不去。
其实经济和生育不完全挂钩。西藏、宁夏那些地方不富裕,生育率却高,靠传统和政策。四大直辖市富得流油,出生率却低于平均,生活压力大,没广东的人口流入和文化缓冲。

福建也富,但生育不低,跟广东有点像。经济学家提的U形关系在这儿显出来了,低收入时生多,中等时降,高端时稳。广东正好在高端起点,东北卡在中端转型期,卡壳了。
数据上看,全国14省出生率超平均,10个超8‰,多在西部,城镇化低。东北城镇化高,但没转出新路子,年轻人外流恶性循环。
这事儿影响深远。广东人口红利还在,劳动力充足,经济能滚雪球,2024年GDP全国第一,离不开年轻人。东北呢,老龄化重,养老基金吃紧,医院、学校空荡荡。全国层面,人口总量降,但结构优化关键。

通过教育、科技,劳动力质量上去了,就算人少也能顶事儿。东北不是没希望,产业数字化、绿色转型在推,要是吸引回点年轻人,加上生育补贴,生育率能慢慢爬。广东经验值学,人口流入加政策,良性循环。社会得帮把手,生得起、养得起、育得起,让家庭自己选。
生育是私人事儿,社会别强求,但得优化环境。教育好点,社保全点,工作灵活点,年轻人就敢生。东北冬天冷是客观,但建好暖气、社区托育,也能缓和。广东外来多,户籍壁垒低点,娃上学容易,也帮了忙。全国看,人口警报响了,得行动。

西部高生育靠文化,东部靠经济,东北得两手抓。未来几年,政策调整会多,补贴、假期啥的。数据年年变,但趋势明朗,平衡区域差距,人口才能稳。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