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点评政治局会议:本次政治局会议正视外部压力,要求强化底线思维,以“择机”的思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摘 要

政治局会议召开,关注三个问题:

第一,“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从提及“储备政策到落地”需要多久?从历史来看,政策从储备到出台或需4-8个月。

第二,增量储备政策需要等待哪些信号?静态来看主要是国内经济形势和中美贸易磋商结果,此外可能还包含防范化解风险事件等方面。

第三,会有哪些增量政策?市场关注主要在于六方面:货币宽松、财政扩量、外贸扶持、扩大内需、地产支持、稳定股市。这六个方面中,财政扩量幅度与扩大内需方式、地产支持力度是最为关注的增量领域。此外需要重点关注货币化支持工具。

回到会议本身,本次政治局会议正视外部压力,要求强化底线思维,以“择机”的思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短期压力的主要应对方法是加快存量政策落实,以及出台结构性工具、优化前期政策工具、注重托底困难企业和保就业;中期压力的主要应对方法是增强政策储备、做足预案。

具体来看,财政强调加快政府债发行进度,我们预计专项债9月底前基本发完,部分地区可能提前到6月,预计5-6月或为新增专项债供给高峰,9月末发行进度或达93%,结合特别国债发行计划,预计年内政府债供给高点或在5-6月。

货币政策则需要继续等待,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更高,降息则与货币以外增量政策工具的联动性更强。

短期内的政策推进方向,主要是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创、消费、稳外贸。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关键是规模和客观约束。

对于债市,外部冲击在蔓延、叠加增量政策储备阶段,总体上债市可以保持乐观;只是短期伴随中美预期、双降延续落空、财政加速等因素,短期内债市可能保持震荡,我们建议调整即买入。

报告核心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完整图表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经济表现可能超预期;市场走势存在不确定性;流动性变化超预期

报告目录

01 大规模储备政策落地的时间、空间与触发因素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大的背景下,市场对增量政策的期待进一步提高。本次会议中明确“外部冲击加大”、“充分备足预案”、“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政策从储备到出台需要多久?基于2022-2024年经验,从酝酿到实际落地或需要4-8个月。

2022年3月,两会提及“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11月,全国性商业银行座谈会提出2000亿元保交楼再贷款,同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疫情防控优化,历时共8个月。

2023年6月,国常会提及“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10月,人大常委会通过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历时4个月。

2024年3月,两会提及“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9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三部门宣布一揽子增量政策,历时6个月。

总体来看,政策储备到出台需4-8个月左右,预计今年三季度末增量政策或将开始落地。

增量政策储备到落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我们认为,重点需要观察两方面变化,第一是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第二是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尤其是中美磋商的可能性和结果,此外可能还包括防范化解潜在的风险事件。

可能会有哪些有力度的增量政策储备?

市场关注主要在于六方面:货币宽松、财政扩量、外贸扶持、扩大内需、地产支持、稳定股市。这六个方面中,财政扩量幅度与扩大内需方式、地产支持力度是最为关注的增量领域。此外需要重点关注货币化支持工具。

02 坚持底线思维,预留政策空间

本次政治局会议正视外部压力,要求强化底线思维,以“择机”的思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短期压力的主要应对方法是加快存量政策落实,以及出台结构性工具、优化前期政策工具、注重托底困难企业和保就业;中期压力的主要应对方法是增强政策储备、做足预案。

1、“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

本次会议强调要实施好已有政策,“加紧”指向落实既定政策的紧迫性,预计下一阶段政策实施会更加精准有力,“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也说明特别国债、专项债发行或将在5月开始提速,“政策取向一致性”也强调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相互配合协同发力。

2、“充分备足预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形势,本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财政、货币、金融等领域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或已酝酿中,在外部条件的催化下将及时予以助力,后续政策节奏或更关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民生改善情况以及潜在风险事件。

03 短期内哪些政策可以期待?

1、总量上:政府债发行提速,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

财政方面,政府债将加速发行。年内新增专项债已累计发行1.19万亿元,伴随着存量政策加速落地及专项债“自审自发”的放开,新增专项债发行大概率提速,9月底前基本发完,部分地区可能会提前到6月底,预计5-6月或为新增专项债供给高峰,9月末发行进度或达93%。特别国债已于4月开始发行,预计5月发行将开始提速,预计于12月末完成发行。总体来看年内政府债供给高点或在5-6月。

货币方面,降准降息或继续择机,我们判断短期内降准概率相对较高,降息可能仍需等待,而且与货币以外增量政策的联动性更强。货币择机主要考虑三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如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冲击;二是观察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如产生的加息压力削弱了财政扩张效果;三是资本市场稳定性,如资本市场(股市、楼市)遭受某种冲击暴跌,引发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

2、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本次会议提及创设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为适度宽松,降准降息时点或更加灵活,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进行先行,投向将更加精准,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三大领域。此外,提振消费重要性再度提高,“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和新的再贷款工具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内需,考虑到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性,预计补贴消费的配套财政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3、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两新”即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7月,两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在“两新”政策带动下,升级绿色类消费需求或将持续释放。2024年开始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主要为“两重”领域,今年4月已发行1210亿元,较去年提前一个月,预计后续发行节奏有望加快,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

内外贸一体化主要强调国内和国外的市场协同、资源整合以及相关制度和标准的统一,将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预计接下来相关政策将落在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本月,国务院已批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将大连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后续预计将继续落实好原有政策。

5、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

在“稳企业”方面,本次重点关注帮扶可能受到关税影响的企业,除了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外,接下来或将通过出口退税、定向融资等方式帮扶困难企业。本月多部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的通知》,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功能作用,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预计后续将进一步通过延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持。

6、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关键是规模和客观约束

在地产政策方面,定调由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转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也对应今年1-3月商品房销售增速降幅缩窄至-3%,下一步需要观察专项债进一步扩容、PSL等专项资金配套,以及打开地方收储存量房的进一步限制(例如收益、质量等诸多要求)。

04 外围因素扰动,利率上行

4 月 21 日-4 月 25 日,10Y 活跃国债(250004.IB)收益率先下后上再下。估值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13BP至1.66%,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51BP至1.70%。1年与10年国债期限利差收窄0.88BP至21.05BP,1年与10年国开债期限利差扩大1.7BP至12.77BP。

本周每日复盘: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继续净投放,资金整体均衡偏松。传闻MLF降息、传闻政策力度有限、中方称与美暂无贸易谈判、特别国债顺利发行、政治局会议未推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等因素利好债市;特朗普态度软化、LPR未调降、CD出现发飞、外媒报道中方对美部分商品豁免等对债市利空。全周债市收益率上行,国债、政金债、信用债利率曲线走平,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13bp至1.66%。

周一,央行逆回购净投放1330亿元,资金整体均衡,周末特朗普称与中国的协议可能在未来3-4周内达成,早盘LPR报价持平前值,叠加股市早盘冲高,债市利率上行,午后利率转为震荡、尾盘再度上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71bp至1.67%。

周二,央行逆回购净投放560亿元,资金整体均衡,早盘权益市场表现较好,但市场传闻MLF降息,债市利率下行,午后市场传闻政治局会议增量政策有限,利率转为震荡,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1.55bp至1.65%。

周三,央行逆回购净投放35亿元,资金均衡偏松,前一日晚间特朗普、贝森特态度出现软化,早盘利率下行后回升,午后资金转松,利率转为下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02bp至1.66%。

周四,央行逆回购净回笼275亿元,资金均衡偏松,早盘资金异常宽松,债市利率下行,特别国债顺利发行、CD有发飞现象,午后资金有所收敛,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目前中美之间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利率转为上行,之后央行公告将投放6000亿元MLF,利率再度转为下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0.29bp至1.66%。

周五,央行逆回购净回笼910亿元、MLF投放6000亿元,资金整体均衡,早盘债市利率先上后下,临近午盘外媒报道中方考虑对美部分商品豁免关税,利率转为上行,午后政治局会议通稿发布、未出现超常规逆周期政策,利率下行,之后传闻将召开外贸工作会议,利率上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0.34bp至1.66%。

下周(4 月 28 日-5 月2日)债市关注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待定)

中国4月官方PMI(4月30日)

美国3月PCE物价指数(4月30日)

美国4月非农数据(5月2日)

05 农商、保险增持利率,基金、理财增持信用

本周机构净买入量依旧不高,货币宽松迟迟未至,但由于中美摩擦已经落地,未来货币宽松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机构倾向于维持偏高久期等待,市场预期趋同、交易额度下降。

最为明显的是,欠配压力下农商,保险增持利率债;但由于负carry问题再度显现,基金、理财增持信用债;此外其他产品类、理财、其他类、货基等增持CD。

分券种来看,基金、其他类、货基、理财等主要增持短利率,城农商行主要增持中长期限利率,保险主要增持超长期限利率;对于非金信用,货基增持短期限,基金、理财增持中短期限,保险、其他产品类增持长期限,基金、理财增持超长期限;对于商金债,理财、货基增持短期限,基金、理财、农商增持中等期限,基金、股份行增持长期限,基金、理财、股份行增持超长期限。

基金延续净买入,规模有所增大(548亿元到576亿元),主要增持1y以内国债和政金、7-10y地方债、5y以内和超长非金信用、7y以上商金债、CD;主要减持1y以上利率债(3-10y为主)、1y以内商金债。

保险公司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772亿元到742亿元),主要增持超长地方债、CD,小额增持1y以上各期限国债、3-5y和7y以上非金信用、5-7y商金债。

国有大行延续净卖出,但规模有所下滑(-1158亿元到-582亿元),主要增持CD,小额增持3y以内政金债、7y以内地方债等;主要减持3y以内国债、3-10y政金、7y以上地方债、3-10y二永等。

股份行延续净卖出,规模有所增大(-1252亿元到-1480亿元),小额增持1-7y国债、1-3y和10-20y政金、3-5y和7-10y地方债、3-10y商金债;主要减持1y以内和7-10y利率债、CD、3y以内信用债。

城商行延续净卖出,但规模有所下滑(-1709亿元到-1264亿元),主要增持3-7y利率债;主要减持CD、3y以内和7-10y利率债、各期限非金信用。

农商行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365亿元到132亿元),主要增持1y以内和3-10y利率债(7-10y)为主、1-3y商金债;主要减持CD、1-3y政金。

外资行延续净买入,规模有所增大(44亿元到238亿元),主要增持CD、3y以内国债。

理财延续净买入,规模有所增大(687亿元到849亿元),主要增持1y以内政金、各期限信用、CD;主要减持3-5y国债和政金。

券商延续净卖出,规模有所增大(-489亿元到-1190亿元),主要减持1y以上国债、1--3y和7-10y政金、3-10y地方债、5y以内和7y以上非金信用、CD。

货基延续净买入,规模有所增大(313亿元到781亿元),主要增持CD、3y以内政金、1y以内国债、1y以内信用债。

其他产品类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892亿元到555亿元),主要增持CD;主要减持20y以上国债、1-3y和超长非金信用、5-7y和超长商金债。

其他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987亿元到644亿元),主要增持3y以内利率债、CD。

06 理财存续规模继续回升

4月以来理财规模连续三周回升。截至4月20日,按中国理财网口径折算,理财存续规模达到30.91万亿元,周度环比变化2546.86亿元;4月14日-4月20日,新发理财规模共计404.94亿元,其中城商行25.92亿元,农商行9.54亿元,理财公司359.65亿元。

固收类产品规模继续大幅增加。按产品类型划分,4月理财产品规模变化:现金管理型5067亿元,固收类12853亿元,混合类192亿元,权益类-5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20亿元。

低风险、中低风险产品规模继续回升。按产品风险划分,一级(低风险)产品规模8004亿元,二级(中低风险)产品规模10199亿元,三级(中风险)产品规模-95亿元,四级(中高风险)产品规模-1亿元,五级(高风险)产品规模17亿元。

4月14日-4月20日,理财产品单位净值破净率1.29%,周度环比下降0.21个百分点;累计净值破净率1.03%,周度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截至4月24日,364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27%;260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样本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7%。

07 久期上行,分歧度上升

本周公募基金久期转为上行,周中先下后上。4月21日-4月25日,公募基金久期较 4 月 18 日上行 0.03 至 2.39,周度平均值 2.39,期间 4 月 25日录得最高点 2.40,周内久期先下行后上行。

本周久期分歧度上升,市场一致性预期弱化。4 月 25 日公募基金久期分歧度较 4月 18日上升0.01 至 0.51。

风险提示

1、经济表现可能超预期:经济表现非线性、可能超预期,并对国债市场形成超预期影响。

2、市场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市场走势取决于经济表现、投资者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3、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由于机构和央行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流动性变化可能超预期,导致部分分析结果不适用。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央行   不确定性   国债   增量   政治局   收益率   底线   利率   期限   思路   思维   压力   规模   点评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