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又联手了!

体系化作战! 协同攻关!

华东师大和上海交大

两校海南研究院

合作共建“海洋塑料绿色循环联合实验室”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

贡献力量


华东师大海南研究院和上海交大海南研究院联合成立“海洋塑料绿色循环联合实验室”


就在上周,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在海南崖州湾科技城联合成立“海洋塑料绿色循环联合实验室”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其中,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尤为严重。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高效清理和循环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海洋塑料垃圾


针对海洋垃圾的高效清理,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海洋工程大装备研发团队,先后研制了“海洋守护者一号”滨海水下废弃物清扫机器人、“海洋守护者二号”水面清扫无人船、“海滩卫士I号”岸滩深清扫机器人等系列海洋垃圾清扫装备,构建“海底-水面-沙滩”立体化的清扫网络,不仅实现了海洋环境治理从“水下清淤”到“岸滩美容”的全链条覆盖,更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装备产业化落地。


“海洋守护者一号”滨海水下废弃物清扫机器人

“海洋守护者二号”水面清扫无人船

“海滩卫士I号”岸滩深清扫机器人


针对海洋垃圾的循环利用,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塑料循环工艺研发团队,聚焦真实废旧塑料低能耗升级回收降解为高附加值单体系列技术,近期也取得了系统性突破,通过可见光催化技术,常温常压下将聚砜、PET、PE等多种废弃塑料转化为材料单体、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相关技术已进入转化应用阶段。


聚砜塑料的化学回收示意图


两校海南研究院在海南崖州湾科技城毗邻而居,这次合作共建“海洋塑料绿色循环联合实验室”,目标是加强海洋废弃塑料从捕集到处理全过程的智能装备与技术的体系化攻关,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实现海洋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闭环,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治理技术全球领先与输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贡献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海洋塑料循环研发中心主任姜雪峰、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院长李欣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卢一新教授共同见证联合实验室揭牌。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揭牌(资料图)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是华东师范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的战略举措,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个综合性地方研究机构。


建设初期,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将重点在琼打造四个研发基地,即海洋垃圾与塑料治理研究中心、海洋塑料循环研发中心、海洋精密光学仪器研发中心、海洋碳汇研究中心


其中,海洋塑料循环研发中心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共建,依托河口海岸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势力量,按照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要求,针对废弃塑料的高效资源化循环利用开展综合研究。研发中心由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担任主任,包含4名正高级博导,博士后7名,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研发中心提出的光催化塑料降解方案及工艺,受到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的高度评价,有望实现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闭环,有效提升海南在国际(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中的示范作用。


海洋塑料循环研发中心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2期6号楼,配备了4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高效液相色谱(L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仪(G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精密仪器。主要研究领域包含:海洋污染物治理、海洋天然产物药物开拓、绿色海水产氢以及塑料循环产业尖端自动化及智能化仪器研发等。研发团队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20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并申请了11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50余项已获得授权。



来源|华东师大海南研究院

编辑|郭文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科技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海南   海洋   塑料   研究院   实验室   垃圾   岸滩   高效   守护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