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作为邻国,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一个号称基建狂魔,一个是基建笑话!印度耗资383亿卢比修建的大桥,启用72小时就出现裂缝,印度的应对方式更奇葩。
2025年4月14日,印度媒体《今日印度》报道称,比哈尔邦一座耗资383亿卢比(约32.6亿元人民币)修建的大桥,刚投入使用不到3天,就出现巨大裂缝。施工方连夜拿出硬度方案,竟然只是将大桥裂缝填补了事,如此敷衍的态度惊爆眼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印度基建如此拉胯?
又菜又爱玩,用来形容印度基建绝对是一点都没错!不管建设什么项目,耗时长花费高也就罢了,关键还保修不保质,投入使用后很快就会出问题。
2025年4月14日,印度比哈尔邦一座刚投入使用的大桥,再次沦为世界笑柄,刚投入使用72小时,就出现巨大裂缝,质量堪忧。
这座大桥耗资383亿卢比,是比哈尔邦的标志性项目,按理说花费如此巨资,又有很高的定位,无论如何都该保证质量。
但印度工程人员玩得就是野,管你什么标志性建筑,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座桥而已,无论怎么建,只要能应付过去就成。
在工程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这座大桥终于建成了,但工程结束了,当地的噩梦却开始了。
4月10日,比哈尔邦为这座大桥举行了隆重的启用仪式,首席部长还为大桥开通亲自揭幕,现场气氛搞得异常热烈,印度全国都对大桥寄予厚望。
但让人尴尬的是,这座大桥开通之后刚72小时(3天),桥面上就出现巨大裂缝,人走在上边都胆战心惊,更不用说重量更大的汽车了。
很多车主宁愿多绕点路,也不敢从大桥上通过,生怕一不小心直接掉进河里,如果只是进去洗洗澡还算好,运气不好丢了小命可就不好了。
大桥质量明显有问题,这是一起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如果是在我国,参与建设的各个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都要受到重罚。
但在印度,这样的事情根本不能称之为“事故”,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建筑方给出的应对方案,也是非常奇葩。
针对裂缝,施工方没有查找原因,而是直接进行“美缝”,使用柏油把裂缝填补上就算完事。之后后边会不会开裂完全不在意,打不了再补一次就是了。
如此敷衍的做法,让全世界大开眼界。掩耳盗铃的做法,让人们更担忧大桥质量,强烈质疑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
裂缝的大桥并不孤独,还有更惨烈的工程
如果你觉着大桥使用三天就裂缝非常难理解,那只能说明你对印度了解得太少。大桥裂缝只是开胃小菜,还有很多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久就直接垮塌。
同样是比哈尔邦,在2023年6月,一个月时间里先后有两座桥出现事故。对新桥出现意外状况,比哈尔邦有经验的。
6月4日,横跨恒河的阿格瓦尼-苏丹甘吉大桥,突然从中间位置断裂,桥面掉入河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这座大桥并不是年久失修导致事故,而是刚经过修理,投入使用不足5天就彻底报废,导致135人丧生,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
这座大桥在2022年4月,因强降雨导致垮塌,此后进入修理阶段。在修理过程中,当地还趁机对大桥未垮塌部分进行维护,希望能延长大桥的使用寿命。
对比哈尔邦来说,这个6月堪称“黑色六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一座大桥垮塌后20天,当地又一座耗资超百亿卢比的大桥垮塌。
这座大桥横跨梅吉河,垮塌时正处于施工阶段,也就是一座正在建设的桥梁。比哈尔邦首席部长介绍,垮塌原因很可能是工人打桩失误。
至于是不是真的,根本无从考究,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首席部长就是这样解释的,你不信也得信。
事故发生后,印度国家公路局代表、建设单位代表和工程师团队组成的专家队伍,很快赶往现场查找问题,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事故。
在比哈尔邦,桥梁垮塌是家常便饭,自2022年起到2024年6月,该邦先后有10座桥梁发生事故,引发民众强烈的信任危机。
根据印度媒体发布的统计数据,自2013年至2017年间,5年时间里有至少100座桥梁发生垮塌,而且都是在投入使用1年内发生。
很多印度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印度基建让全球大开眼界,甚至还有人拿桥梁安全隐患等级说事,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印度。
垮掉的大桥、倒塌的水坝,经常撞死牛的火车……印度的基建已经沦为笑话。关系社会民生的基建项目如此拉胯,印度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印度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技术人才却很匮乏。别看很多国际巨头尤其是科技公司的管理层,都有不少印度人的身影,但在建设领域,印度的人才储备确实不咋样。
桥梁、大坝这类专业的大型建设项目,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技术理念,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而印度在这方面显然存在短板。
其次,印度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地监督和检查,建设质量好坏全凭建设方自行操作。
而建设方为了省成本、赶工期,必然会牺牲掉工程质量,偷工减料违规操作频发,经常出现事故也就情有可原了。
第三,印度官员严重的贪腐,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建设项目垮塌事故的调查结果显示,“承包公司和政府官员共同贪污,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屡禁不止”。
印度官员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贪污上,对官员来说干正事才是浪费时间,建筑商给官员行贿,是为了在工程中赚更多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贪腐现象充斥着整个印度社会,不行贿根本寸步难行。调查显示,印度家庭为行贿支付的金钱,每年超过4400卢比(约55美元)。
虽然看起来数额不大,但以印度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些钱汇总起来绝对不是小数目。在国际清廉指数排名中,印度排在第86位。在亚洲,印度是贪腐程度最高的国家。
2012年印度爆出的“煤炭门”贪腐事件,煤炭部门的官员贪腐1.86万亿卢比(约230亿美元)。
这些人可不是赵德汉,守着满冰箱的钱却“一分钱都没敢花”。印度官员敢贪也敢花,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极限。
在印度,官员贪腐不是秘密,反而是人人皆知的惯例。不送钱,什么事都办不成,但只要钱到位,什么都不是事。
印度官员的贪腐由来已久,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贪,是因为这都是有历史传承的。
首先,这是一个体制问题。别看印度号称全球最大的“民主社会”,但这都是表象,印度的民主也只是对高种姓的民主而已,低种姓根本不配做人。
高种姓垄断了印度绝大多数财富,也有着良好的教育机会,比低种姓的人天生具有优势。高低种姓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旦掌握了权力自然要捞足好处。
其次,这是一个历史问题。当年印度靠着“非暴力不合作”的静坐,换来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国大党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成为执政党,在此后30年时间里,突然得到权利的国大党人抵不住内心的贪婪,开始利用公权疯狂敛财。
有了这个恶劣的先例,后来的政党也是有样学样,不但把这项政治技能保留了下来,而且还一代更比一代强。虽然莫迪竞选时高喊“严惩贪腐”,但这也只能是一个口号而已。
最后,贪腐在印度已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要手里有点权力,印度人就想着把权力变成卢比,想办事就得把上上下下全都打点满意。
就连小孩上学,家长都要先贿赂老师,然后通过老师贿赂校长,这样从下到上一级级打点到位,最后才可能成事。
印度一直都是奇葩的存在,一边高喊着民主一边坚持着种姓隔离,想把自己打造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却连最基本的基建都搞不好。
过去十多年,印度投资了44万亿卢比,用于基础工程建设,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貌似并没有太大改善,要想富先修路,印度依然任重道远。
一边高喊口号赶超中国,一边却连最基本的民生工程都无法保障。印度想改变基建领域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反腐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这几点做不到,再伟大的目标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基建项目刚投入使用就垮塌的闹剧,必然会不断上演。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