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合体!三星堆“青铜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揭秘三千年祭祀之谜

三千年分离,三十六载的等待,一件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终于在现代考古学家的手中重现了辉煌!2022年6月1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爆出了重大的发现: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的残部,与2022年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竟严丝合缝地拼在了一起!这场跨越时空的“合体”,不仅解开了一个悬了36年的考古谜题,更让我们窥见了三千年前古蜀人超凡的创造力与虔诚的宗教信仰。

图一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新馆,专为这尊神像开辟的展柜前,参观者无不被它的奇特造型所震撼。这件通高253厘米的庞然大物,像是在表演一场高难度的“杂技”:人首蛇身,凸目獠牙,头戴牛角面具,上穿交领的锦衣,下着云雷纹紧身短裙,双足化作鸟爪,稳稳踏在两只怪鸟的头上。更绝的是,它身体向后翻折近180度,双手撑着带方座的青铜罍,头顶还顶着一尊朱砂彩绘的觚形尊,仿佛在完成一场与神灵对话的仪式。

图二

故事要从1986年说起。当时,2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只有下半身的青铜鸟脚人像,它穿着云雷纹的短裙,小腿还带着“纹身”,鸟爪般的双脚踩在怪鸟上。可上半身去哪了?这成了考古界的一大悬案,博物馆的官网上都忍不住感叹:“这么精绝的器物,偏偏缺了上半截!”

图三

转机出现在2021年。8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人首蛇身,头顶觚形尊,双手撑着青铜罍,却独独少了下半身。直到2022年,专家们通过三维扫描发现,鸟脚人像的爪部与蛇身像的底部,铸造误差仅0.1毫米!当两部分轻轻对接,全场瞬间沸腾——原来它们本就是“一家人”!

图四

这尊神像的纹饰,简直就是一部“文明的交流史”。觚形尊上,凸弦纹、蕉叶纹、饕餮纹排列精巧,既有中原商文化的影子,又带着三星堆独有的创意;云雷纹短裙是对商文化的借鉴,却搭配了古蜀文化中特色的“文身”;牛角面具和鸟爪形的足,则藏着古蜀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

图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指出,神像的獠牙神面并非独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长江流域石家河的玉器上,都有类似的图案。这说明,早在三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就已在交流中达成了信仰共鸣。

图六

在中原地区,尊和罍是酒器,但在三星堆的它们却另有妙用。考古发现,这件神像的青铜罍里,曾装着玉器、海贝和象牙珠——原来,当时的古蜀人竟然把中原的酒器改成了“祭品的收纳盒”!带盖的设计和喇叭形的盖口,都是为了方便投放祭品,堪称是一件精美的“祭祀操作台”。

图七

更颠覆认知的是神像的“倒立”姿势。专家们推测,这可能是古蜀巫师在祭祀时的特殊舞蹈,用高难度的动作展现其沟通天地的超凡能力。它兼具虎的威严和鸟的灵动以及蛇的神秘,仿佛是游走于人与神之间的“信使”。

图八

从造型上看,神像的五绺立发,与三星堆常见的辫发和髻发截然不同,显然是代表着特殊的身份。有人说它是顶级的巫师,用奇特的造型彰显其通神的本领;有人认为他是部落的首领,借助神兽的特征来巩固自己的权威;还有人猜测其是“半神半人”,身体倒折寓意着“逆天改命”的力量。

图九

如今,这尊神像静静矗立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新馆内,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古蜀文明曾经的辉煌。它证明了,三星堆不是中原文明的分支,而是独立发展的一个青铜奇迹;它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早在三千年前就已写就。

图十

当你凝视着它时,看到的不只是精湛的工艺,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天地的敬畏与探索。 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历史   神像   合体   祭祀   青铜   中原   短裙   酒器   奇特   人像   獠牙   祭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